推广 热搜: 加热不燃烧  电子烟  IQOS  JUUL  VAPE  LIL  ZERO  Aspire  Vaporesso  KOKEN 

中疾控专家:多地已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

[加入收藏]               日期:2022-11-19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邵萌    浏览:260    评论:0    
核心提示: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出台“全面无烟”立法,多地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这是11月1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烟草危害及媒体参与

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出台“全面无烟”立法,多地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这是11月1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烟草危害及媒体参与控烟座谈会上了解到的情况。

本次座谈会由中国慈善联合会主办,北京姚基金公益基金会、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协办。来自中国疾控中心、中国控烟协会的专家学者就烟草危害、中国控烟现状及控烟立法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关于电子烟被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的问题时,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公室研究员杨焱表示,电子烟涵盖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这是倡导在公共场所禁电子烟的原因之一。《电子烟管理办法》出台后,多个城市已规定公共场所禁吸电子烟。

图片

志愿者在给孩子们讲解禁烟标志

新华社发(孟德龙摄)

01

烟草烟雾含7000多种化学物质

同质情况下二手烟毒性更大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简称《报告2020》)显示,中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烟草每年使我国100多万人失去生命。

“烟草危害是不争的事实。”杨焱表示,烟草一经点燃,其烟雾中会释放7000多种化学物质和化合物,数百种有毒物质,致癌物近70种。

她同时指出,没有什么低毒或安全卷烟,只要吸烟即有害健康。除了卷烟,从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的研究来看,电子烟危害同样很大。“虽然电子烟里的成分是有限的,但仍然涵盖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杨焱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报告2020》指出,研究表明,电子烟烟液中含有的低分子醛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对呼吸系统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有毒物质。另一类羰基化合物“2,3-丁二酮”加热后吸入肺部,可能沉积在肺气管中导致阻塞,加重呼吸道炎症,严重时可形成“爆米花肺”。

在同质情况下,二手烟毒性甚至更大。“二手烟是没有安全暴露水平的,它没有一个最低剂量,只要暴露就是有害的,所以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比如通风换气、指定使用吸烟区等都不能解决,避免二手烟唯一办法就是不在室内吸烟。”杨焱说。

02

20多个城市出台“全面无烟”立法

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范畴有何难点?

2019年,“控烟行动”作为15项专项行动之一,写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其中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4.5%和20%;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

这一行动进展如何?杨焱表示,2022年是一个小考年,目前总体进展不错。“全国(全面无烟)立法城市达到20多个,从覆盖率来讲可以达到30%,算是达标的一个状态。”无烟党政机关建设方面,她介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全国各级无烟党政机关建成率达82.4%,其中省级及以上无烟党政机关建成率达96.1%。

被“我们觉得现在更主要的问题还是在执法方面,法律出来了,严格执行方面还是有欠缺。” 杨焱说。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公益法律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公益法律中心执行主任李恩泽曾参与无烟列车系列公益诉讼,他表示,近年来公众、社会组织、铁路公司、司法行政机关都在为列车禁止吸烟而努力。目前国内有的列车已全面禁止吸烟,为了落实《民法典》,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草烟雾危害,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目标,期盼列车全面无烟。

被与会专家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全面控烟也应包括电子烟。去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明确电子烟参照卷烟有关规定执行。目前,上海、深圳等地已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

杨焱告诉记者,电子烟涵盖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这是倡导在公共场所禁电子烟的原因之一。此外,如果不把电子烟涵盖进去,从监管方面也会增加更多难度。目前新的规定也是把电子烟等同于卷烟来管理,所以《电子烟管理办法》出来以后,很多城市也在跟进,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

“全国无烟立法中只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里有关于电子烟的规定,即在未成年人集中活动区域禁止吸烟,就包含了电子烟,在中小学周边禁止销售卷烟,这也包含了电子烟。”李恩泽指出,深圳、秦皇岛、上海等城市无烟立法中对电子烟也有明确规定,但电子烟隐蔽性很强,在执法取证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扫一扫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来源:封面新闻)
打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平台声明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