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10月25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共同发布《关于对电子烟征收消费税的公告》,正式明确电子烟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纳税。生产(进口)环节的税率为36%,批发环节的税率为11%。
正如我们此前通过《电子烟消费税开征:提货价或上涨五成,长远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多品牌涨价幅度确定,某品牌上涨78%;品牌更新平台SKU或需进一退一》等多篇推文的连续跟踪,开征消费税后涨价成为了绝大部分品牌的主旋律。
11月1日凌晨,平台正式更新加征消费税后的全新价格体系。由于店主可以自行在建议零售价上进行上浮,所以我们简单罗列了部分具备代表性的品牌含税批发价的涨价幅度,对此次行业整体价格变化进行一个简单的感受:
-
魔笛S烟弹上涨68.8%;S烟具上涨129.3%;
-
小野V2经典烟草烟弹上涨75.2%;V2烟具上涨89.4%;
-
徕米烟弹上涨8.7%;烟具上涨66.6%;
-
铂德盛世小黑弹最低上涨约19%;盛世烟具上涨19%;
-
造雾主零·烟弹上涨37%;雾·烟具上涨17%;
-
VAZO JP烟弹最多下降28.2%;烟具下降32.1%
……
据不完全统计,高到100%以上,低至不足10%,甚至还有极少数前期定价较高的品牌反而选择降价。正如我们此前估算,由于各品牌通过让利消化一部分价格上涨的动力不尽相同,各品牌产品的价格调价幅度也是有高有低。根据目前已经全线更新的价格,以及格物在近几天与多家品牌沟通的结果,我们也不难得出一些结论:
1,品牌知名度的确是涨价的底气之一,不少此前在非国标时代已经具备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在此次调价中都呈现出了较高的涨价幅度。正如我们之前所说,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烟具持有率,是这一类品牌让利幅度较低的原因之一。
2,此前的二三梯队品牌不少主动选择以利润换市场,根据格物观察,由于过去几年99这一价位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基于这一价位还留有多少利润空间已是当下店主进货的重要标准,不少二三梯队品牌有机会以此获得更高的上架率实现弯道超车。
3,实力雄厚、具备自产能力的品牌消化了更多价格上涨,多个满足这一特征的品牌烟弹批发价上涨幅度持平甚至低于36%,换言之明显通过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或是资金实力,消化掉了一部分加税带来的批发价上升。
那么,加征电子烟消费税后,行业带来发生哪些新变化,至少目前可以预见的有以下几点:
一,批发价更低的品牌上架率将迎来明显提升;在有国标背书的前提下,店主不再担忧品质与安全性,更多将关注点放在实打实的销售层面。基于目前仍处于国标口味的过渡、教育阶段,且品牌之间的烟草口味尚未在终端形成明显的口碑差异,基本可以说是哪家更有价格优势,店主就会更倾向于销售哪家。现阶段,拉升动销的优先级会高于满足差异化需求。
二,门店产品组合将引入价位段作为参考标准;在不同的让利程度之下,各家产品的建议零售价差距已经明显拉大,甚至部分原一线品牌的建议零售价已经远高于非国标时代,但其品牌知名度自带的引流效果在短期内不会衰减,依然会是大部分店主的必选,这意味着店主不得不规划包含引流款、利润款等在内的以价格为导向的产品组合,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三,终端消费者对于实际续航更加敏感;批发、零售价格的上涨之外,据格物观察国标烟弹在标称容量的差异上并不小,据不完全统计低至1.6ml,高到2.85ml皆有,再搭配上各家不同的雾化量,实际口数上难免出现较大差异。而以国标烟草口味针对成年烟民设计的定位来看,不难与此在此之后渠道将进一步更加看重实际口数以及对应的月开销,并将其作为销售卖点。
四、品牌加码供应链布局的动力进一步加强;翻看目前整个价格体系不难发现,不乏涨价幅度偏高的二三线品牌,如果在不出现进货政策调整的前提下,以这部分品牌现有的知名度,或许很难获得较高的上架率与出货量。那么无论是从拉升订货量还是通过差异化产品实现口碑逆袭的角度来看,加码供应链布局都成为了一个必选项。
最后,新价格体系发布,无疑意味着行业又朝着全面合规迈进了一大步。对于终端店主而言,接下来剩下的三大悬念还剩下追溯码何时正式启用,寄递政策将如何落地,以及门店未来是否可能放宽其他品类的引入,这几大因素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一段时间实体门店的实际经营。但可以肯定的是行业真正进入了下苦功的阶段,所有的投机玩法基本都走向了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