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调价潮来了)
本文主要是看看当下电子烟现状。
口味棒的出现热度,可以说是犹如2018年底电子烟品牌及门店数迅猛增长之势,也如今年上半年大口数电子烟爆发,下半年奶茶杯爆发一个样,几乎每天都有新品牌涌现。
然而,口味棒目前处于争议阶段,也有不少的异议。
但口味棒是一种新型的品类,目前没有明确管制的依据,对于新品类的管制估计还有一段时间落地时期,但对于当下而言,就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又公认的市场需求。
我们思考点是与其考虑太多口味棒对错问题,不如先解决目前当下市场需求与社会用户满足“当务之急”的问题。
一、诞生
我们且看下口味棒的诞生过程。
自国标从今年10月正式实施后,市场就全面禁止果味销售。不少门店还对果味依依不舍,但始终要守法,故而许多果味被没收,或者自己回收个人使用。此举看得出,市场对果味是“依依不舍”,但另个角度也反映市场有用户需求存在。
大约到了10多天后,发现曾经几年前就出现的“过滤嘴”,“增香棒”之类的产品竟然在电子雾化界热了起来,曾经没人关注,如今竟然一夜走红,这看得出,解决用户当下的口味迫切需求,变成了口味棒、增香棒。
这仅仅是迎合国标诞生出现的系列赋能新品类产品,目前不属于监管办法范围,也没有对应的界定说法。
核心就是过滤浓郁烟草口味的效应。
二、市场需求旺盛。
市场上也一夜之间从寥寥无几的几家,到数十家在做口味棒。不少经销商也做起了口味棒,还诞生了不少的品牌。
可谓是全面接轨国标的产品。过滤和外增香功能。
从之前的奶茶杯到口味棒,这无一不说明,市场用户对口味的特殊需求。
但口味棒不同的是,口味棒是雾化器具的外配件。本身不属于电子烟,和电子烟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就好像手机的外壳,外壳是手机吗?当然不能这么理解,手机是手机,外壳是外壳,这仅仅是用户对手机的外套,或者附加的需求。
电子烟的口味棒就如传统卷烟的过滤嘴一样的性质。
毕竟目前卷烟的过滤嘴也是被允许。
有这样的诞生过程,也看得出市场所需,正是迫切。
更让人关注的是,国标之后,不少国标有很浓的烟草味,很多电子烟曾经的用户不适应这种味道,故而放弃购买电子烟。
但有了过滤嘴口味棒之后,一些店主的生意相反好了些。还可以通过口味棒获得了附加的增长营收,弥补了电子烟的低收入。
有些店主从一天卖4盒,可以提升到10盒,这说明口味棒在中间的赋能作用不少。
口味棒前期已在湖北、四川、重庆、江苏等地热销。一个店主还表示,最近对因果味退市、客群流失造成的销售锐减头疼不已,近个月他进了一批“增香棒”,这是一种类似香烟“爆珠”,可以给烟草味电子烟增加其他风味的产品。市场出现増味棒这个产品,可以掩盖烟草口味,增加水果味,这有可能提升国标电子烟的销量。
三、暂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过滤嘴是允许存在的。在卷烟系统里面,从上世纪20年代卷烟过滤嘴问世到胶囊过滤嘴的出现,过滤嘴一直紧跟时代潮流,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创新之路。而过滤嘴最初出现的时候,主要是起装饰作用,几乎没有其他的功能。随着人们对低害卷烟的最求,过滤嘴逐渐从可有可无的地位转化为卷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承担了降焦减害的功能,引入了带有胶囊的更细的滤嘴产品。
目前的电子烟口味滤嘴产品一来不含尼古丁,二来不会产生气溶胶,三也并不是通过加热产生烟雾,而仅仅是扮演过滤的角色,类似于卷烟的过滤嘴。从生产技术来看,也只是“手工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故而也没有必要使用管制辅料与器械设备,即未触及政策红线。
(当年的卷烟滤嘴棒的立法)
口味滤嘴其实一直存在,此前电子烟还未走入大众视野时,便被广泛用于卷烟之上,作为卷烟调味的辅助也是被允许的。在电商平台上也一直都有调味滤嘴出售,口味滤嘴并不是电子烟火了之后才出现的产物,在此,不能强硬地将它与电子烟监管联系起来。
早在2019年-2020年,国家是出台过“滤嘴棒”管理办法,但当时只针对卷烟,严格控制卷烟纸、烟用醋纤滤嘴棒市场准入,当时的定义是“过滤嘴,是指用于装接卷烟的过滤嘴棒”。口味棒,增香棒在现阶段服务于电子烟,估计还有一段的认知过程,立法估计还早。
至少目前,口味棒还未进入违反烟草专卖管理行为的格式列表。既不是电子烟,也不是烟草物质,而仅仅是辅助改进口味的附加物。其在电子烟吸嘴上增加了一个滤嘴,烟雾通过滤嘴后,国标电子烟的烟味减轻。
收税,让消费价格更高的可能。
然后是前几天的电子烟突然宣布征收消费税,从11月开始,这让许多店主已经从燥热到只能躺平。收税似乎将进一步压缩店主的利润空间,让消费者对价格更可能望而生畏。
随后近日多地已经通知,这几天停止供货,因为上游企业需要对出厂价进行调整,并在10月28日填报建议零售价;而对于零售终端则会在11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加上消费税之后的订货价。
换而言之,电子烟的订货价可能要提高,而零售价更可能变化,消费市场可能遭受进一步冲击。店主生意可能处境更难。
从口味棒的诞生,到市场需求旺盛,到收税,让消费价格更高的可能……电子烟许多门店店存活是关键,市场用户的需求满足是经济的本质,考虑能力范围之外的口味棒是否被允许等,已经意义不大。对于监管层而言,口味棒是新品类,也没有划定范围和给予定位,也没有一些处罚依据,这些至少短暂是市场空间机遇。
至少市场目前是需求口味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