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加热不燃烧  电子烟  IQOS  JUUL  VAPE  LIL  Aspire  ZERO  Vaporesso  KOKEN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经典荒谬论:香烟是众所周知的邪恶,但电子烟根本不知副作用

[加入收藏]               日期:2022-03-03     来源:蓝洞新消费    浏览:1887    评论:0    
核心提示:据外电报道,尽管几十年来的公共卫生信息已经让人们认识到吸烟是一种危险和有害的习惯,但越来越多的令人不安的迹象表明,这种做

据外电报道,尽管几十年来的公共卫生信息已经让人们认识到吸烟是一种危险和有害的习惯,但越来越多的令人不安的迹象表明,这种做法正在再次变酷。

图片无法显示


这种转变在 20 多岁的人中尤为普遍,显然是受到社交媒体上呈现的香烟美学的启发。在 COVID-19 大流行的宿命论中,美国的卷烟销量在 2020 年出现了二十年来的首次增长。


事实上,冠状病毒时代似乎已经停止,甚至逆转了多年来在全世界减少烟草使用方面取得的进展。随着压力和焦虑水平的上升,吸烟率也在上升:凯撒家庭基金会的一项研究发现,从 2019 年到 2021 年,报告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美国成年人数量翻了两番,同期又售出了10 亿支香烟。


与此同时,在英国,2020 年的首次封锁使 18-34 岁的吸烟者人数增加了四分之一,而另外 450 万成年人被列为高风险饮酒者。这种趋势在女性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中尤为明显。


更令人担忧的是,吸烟者声称他们已经从吸电子烟转向卷烟,因为他们认为对健康有益。尽管与焦油基卷烟相比,电子烟是一种更安全的尼古丁消费方式,但由于卫生当局不愿就这些产品发布明确的指导,电子烟已迅速成为牺牲品。


22 岁的埃米尔·奥斯本(Emile Osborne)最近向《纽约时报》解释说:香烟似乎是一种众所周知的邪恶,而吸电子烟你根本不知道它的副作用。


这样的评论表明对不同尼古丁产品的相对风险存在深刻的误解。这应该让公共卫生专家和政界人士都感到震惊,并促使他们制定更明确的烟草控制战略,承认电子烟等低风险产品对控制吸烟率的贡献。


事实上,经济研究已经证明电子烟和卷烟使用之间存在联系,根据价格因素,一种通常用作另一种的替代品。因此,政策制定者未能让电子烟比可燃烟草产品更容易获得是有道理的,这正在促使吸烟者重新吸食香烟,这对公共健康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鉴于对电子烟的担忧是基于错误信息和卫生当局缺乏明确的指导,反吸烟工作的未来将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对替代尼古丁产品的思考。


一些国家,例如英国,已经在使用这种明智的策略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15 年,英国公共卫生部 (PHE)发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该研究发现电子烟比吸烟安全95%,最终倡导使用电子烟帮助戒烟作为其年度Stoptober活动的一部分。


今天,该国在当前和以前的吸烟者中电子烟使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其他当局,例如欧盟的当局,在电子烟使用问题上犹豫不决。随着对电子烟的持续道德恐慌在欧洲大陆蔓延,政策制定者似乎完全回避了关于电子烟安全的现成证据,而不是迎合暴民——尽管整个集团的吸烟率居高不下,但所有这一切。


欧洲政府没有承认电子烟的减害潜力,而是以不容忍的态度做出回应:匈牙利于 2016 年禁止电子烟口味,并于次年引入电子烟税,芬兰对所有尼古丁产品实施了类似的控制。荷兰提议的风味禁令将于 2022 年 7 月 1 日生效。


这个问题也存在于欧盟层面,一些欧洲议会议员警告说,欧盟委员会健康、环境和环境科学委员会关于电子烟的报告Emerging Risks (SCHEER) 未能纳入对电子烟与传统卷烟相比的相对风险的评估,因此未能达标。


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似乎在这个问题上严重落后于时代。自电子烟首次进入市场以来,领先的卫生机构一直顽固地反对电子烟,最终呼吁政府禁止在公共场所使用电子烟并限制电子烟营销,尽管出现了一些相反方向的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对电子烟的立场已经过时,恰逢去年11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九次会议(COP-9),100多名专家签署了一封公开信,敦促身体对减少烟草危害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


「毫无疑问,这些无烟产品比吸烟更安全,而且它们可以帮助吸烟者戒烟,」信中写道,「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新冠大流行中出现的有关烟草使用的令人担忧的信号应推动当局确保尼古丁产品与卷烟使用相比的相对风险反映在公共卫生沟通和监管中。没有它,无烟一代的设计是徒劳的。

扫一扫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来源:蓝洞新消费)
打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平台声明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原创版权,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蒸汽联:vapejoin),我们转载的文章均有注明作者和出处。部分内容源于网络公开内容,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因抄袭本文所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免责声明】本站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之用,对此我们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