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口味焦虑”仍在从业者之间蔓延。不少从业者在朋友圈发着各种备忘录截图,担忧此后之后仅剩烟草与薄荷口味,并以此号召赶紧囤货。
关于目前的白名单,格物在《别急!口味还没限死!详解国标添加剂白名单》一文中便有过详细的介绍,可以确定的是除了烟草与薄荷之外,依然有数量不少的其他口味可供选择。
实际上,新版的白名单相较于 2019年版的119种扩大到了122种,多了苯甲酸、乙酰丙酸、苹果酸、纤维素、碳酸钙、瓜尔胶,少了二氢香豆素、维生素E、桂皮油。
总体而言,都是已经被大量使用且被证实安全性的添加剂,按种类分可大致可分为天然/合成香料、提取物、用于形成尼古丁盐的酸类和防腐剂等。
比如增加的苯甲酸、乙酰丙酸、苹果酸,与近几年电子烟主要有游离碱转向于尼古丁盐有关;纤维素、碳酸钙、瓜尔胶,则常见于加热不燃烧,而去掉维生素E,则很大程度可能与此前在美国 CDC 认定类脂性肺炎与其有关导致。
总体而言,白名单的种类和用量的规定既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也明确了雾化物添加剂不应使产品呈现对未成年人有诱导性的特征风味,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那么,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按照白名单生产的口味没有以前好抽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其一,电子烟本质为替烟减害,同时具有成瘾性。而具备成瘾性的产品,例如烟、酒、咖啡,往往第一口的体验都是不好的,这样才能减少对未成年人及非烟民的诱导性及吸引力。
长久以来,由于某些口味对非烟民及未成年人存在诱导性,限制口味已是全球电子烟监管的趋势,典型如美国市场就试图将除烟草与薄荷外的口味全部限制。
其二,需要将“尼古丁成瘾”和“口味成瘾“进行剥离;如果一部分人,因为口味发生变化就放弃电子烟,很大程度上可能说明令其成瘾的是“凉味”和“甜味”。对于他们而言,电子烟可能充当的是口香糖、薄荷糖、鼻吸式清凉油的替代品,尼古丁的优先级可能并不高。
换句话说,就是让减害的归减害,让愉悦嘴巴的归愉悦嘴巴。实际上,如果电子烟需要不断地推出新口味才能保持复购,表面上的确保证了终端的销售。但我们也需要看到其带来的负面效应,总量不断提升的 SKU 客观上加重了渠道的库存压力。
实际上,目前的白名单允许的添加剂中包括较多的 "花香 "添加剂、咖啡可可提取物,低甜度水果柠檬醛,未来一定数量的口味香型仍可以实现。
而近段时间,格物也从烟油供应链的相关人士处获悉,上游供应链与品牌基本都开始了按照新国标要求制作了试用版烟弹,处于内测调试阶段。
目前,从上游的进度来看,大概有如下特点:
一,部分头部供应链企业,甚至早在意见征求稿公布前已经开始按照之前的119版的白名单进行研发,对政策风向敏感度高,率先迈出步伐。
二,按照白名单122种规定添加剂制作出的口味,从早期的主观体验上看的确不如目前市售产品令人感到愉悦,主要体现在缺少凉味剂、甜味剂后很多口味带不出来。
三,但据多位品牌中靠近供应链的从业者透露,最近调制出的新版国标口味提升不小,在还原度等口感维度上,并非“难以接受”,甚至部分口味还有着不错的表现。
结合来看,尽管调香调味空间收窄,但只要严格按照标准范围内的要求进行调配,接下来比拼的会是各家的上游实力。对于从业者们而言,也不必过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