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电子烟市场迎来“新指导”——新华社发布文章《多重禁令之下 电子烟商家仍在“围猎”青少年》,消息一出知名电子烟的股价应声狂跌。这篇文章似乎直指电子烟正“熏着”青少年,言下之意电子烟市场还需加强控。继白酒、在线教育等领域已有过一系列“调整”后,在官媒发声舆论先行的当下,拥有百亿规模的电子烟市场还有得做吗?
电子烟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
我们先来“扫盲”。电子烟由空气传感开关、智能控制电路、智能芯片、锂离子电池等高科技器件构成,依靠尼古丁烟弹雾化后的烟气使人获得吸烟的满足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吸食烟草焦油对人体的危害,与需要燃烧的传统香烟有着本质的区别
早期电子烟的尼古丁是以游离碱的形式包含于烟液中,经高温加热,快速挥发吸入肺部,然而这种尼古丁浓度太高,与血液结合的速度却慢,难以满足烟民的需求,还会强烈刺激喉咙。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经过多次迭代,现在的电子烟不仅可以调节雾化器的输出,还可以控制烟气的温度。这样做能避免烧干棉芯,还能设置温度上限,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烟油发生热降解。
电子烟是为戒烟而发明的,最初的消费人群也主要是戒烟者,现在的覆盖面则非常广,除了烟民用于替烟、戒烟,还包括了电子烟爱好者、电子烟送礼者、电子烟社交者、猎奇的非吸烟者等人群,年轻人甚至把电子烟当成一种时尚,追求烟雾潮玩,热衷烟油DIY、花式吐烟圈。
国人最早接触到的电子烟应该是如烟,其发明者韩力因想戒烟,于是下决心研发电子烟。韩力发现,吸烟成瘾的原因似乎是尼古丁的存在,而烟草燃烧后产生的焦油等有害物质才是伤害人体的元凶,如果只保留尼古丁,那吸烟的危害是否将大大减少呢。
2003年,“如烟雾化电子烟”就此诞生。其原理是只含提纯后的烟碱,不含焦油和容易引发呼吸系统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物质,同时去除了传统烟草中的致癌物质,这也是国内最早的电子烟产品。一时间,如烟声名鹊起,不少烟民趋之若鹜,电子烟市场迎来春天,仅2005年销售额就达到10亿元,甚至一度韩力也因此被公认为电子烟之父,很是威武。
话说回来,不少电子烟使用者的初衷大多为了戒烟而选择电子烟,但真正依靠电子烟戒掉吸烟这个习惯的又有多少呢?近期,《美国健康行为杂志》通过对一组电子烟用户进行12个月的观察,得出在使用电子烟12个月以后,51.2%的用户完全戒掉卷烟。而另一项研究则选择了5246名电子烟用户,在分别进行了一个月和三个月的跟踪调研后发现,烟民在使用电子烟后,的确有效降低了对尼古丁的依赖性。
这样看来,电子烟确实能够帮助吸烟者戒烟,但注意,这并不能说明电子烟对人身体健康是无害的。
断网+疫情,线下发展外忧内患
电子烟行业呈现门槛低,利润高,监管不严等特点,曾经也经历过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情况,造成早期问题较多,存在安全隐患,那就少不了各国政府的关注,甚至是限制了。但自201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禁止销售电子烟败诉后,全球电子烟市场看到曙光,2016年销售额同比增长316.7%;2019年,全球电子烟销售额已高达188亿美元,即使是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仍然实现了196亿美元的销售额。
无论大小,每个人都能在互联网上找到“精彩”, 电子烟作为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产业,部分政府不得不出面“保护”年轻人的身心健康,国内率先发力网络禁令,“18禁”的电子烟在重压之下退了网。退网后的电子烟发力“线下俱乐部”,所以似乎一夜之间,遍地的电子烟店面如星星之火,全面布局落地。
离开了互联网,大大小小的电子烟企业疯狂跑马圈地,也是为了增加曝光量占领消费者心智,建立用户抽电子烟的习惯。直营模式、加盟店、百城千店计划……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电子烟开店的速度,堪称闪电,营造病毒式传播。一位店家这样描述开店的初衷:低成本是吸引自己开店的主要原因,租下10平米的店铺,品牌方免费提供展柜和物料,从签约到开店只用20天,开店成本仅用8万元。这样投入少、周期短的经营项目,在小城市中非常吃香。
但就是这样的疯狂扩张带来的成本压力,加上不断的高额补贴,让本就在断网后的失去一部分市场的中小型电子烟企业再次迎来重击,2020年的疫情更是让实体店雪上加霜。
2019年夏天,国内活跃的电子烟品牌大概有近百家,一道道关卡过下来,存活者们不超过五家,使得行业集中度呈现“剩者为王”。现在的电子烟行业正百废待兴,等待新的血液加入赛道。
被“荼毒”的年轻人越来越低龄?
电子烟在断网后,转为线下体验店进行销售,但也有媒体报道其相关线下渠道并没有严格限制,仅划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的高压线。
很多电子烟企业也在淡化“烟”的概念,致力于将其打造成“社交工具”,向消费者传达——电子烟不仅可吸烟,还很时尚很新潮,是社交场合表现个性的利器。不少年轻人将这样的“潮流单品”挂在脖子上,没事吸一口,耍酷扮前卫,然而原本不吸烟的人却会因电子烟含有尼古丁而成瘾,这就是新华社痛批电子烟危害年轻人的一大原因。
在国内,电子烟使用者似乎呈低龄化趋势在发展。根据《2019年中国中学生烟草调查》显示,初中学生听说过电子烟的比例为69.9%,电子烟使用率为2.7%,与2014年相比分别上升了24.9%和1.5%,高中生的各项比例更高。
有疾控专家提醒,不建议把电子烟作为一种戒烟产品来使用,不少烟民曾尝试过用电子烟戒烟,最后不仅没有成功还增加了电子烟的烟瘾。如果青少年尝试过电子烟,未来成为卷烟吸烟者的几率上升2.21倍。除了成瘾,电子烟所含的尼古丁对未成年人的大脑发育、注意力都有非常严重的危害。“刚开始的时候朋友之间玩一玩,后来发现越来越离不开了,好奇怪。”正在过暑假的留学生心怡这样描述自己对于电子烟的成瘾性。
权威分析师认为,当前中国烟民规模世界排名第一,目前电子烟渗透率却不足1%,说明中国电子烟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并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有望超100亿元。在资本看到这样的蓝海市场后,必然会对电子烟行业有所倾斜,但即使是这样,面对疫情和政策管控,仍旧让电子烟行业扑朔迷离。相信后续会有更为规范的措施出台,是纳入烟草管理还是纳入食品药品监管?或者采用实名制、会员制严格限制吸用人群,又或是全面禁止……或许,政府的态度将决定电子烟行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