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下跌,都是为下一次上涨做准备?
作为带有“原罪”属性的电子烟,从兴起开始就绕过了烟草行业的种种限制,把“潮流时尚”为卖点,在网上迅速跑马圈地,以互联网公司早期发展的逻辑,奠定了基础。“禁止网上售卖”掐断了电子烟飞速增长的翅膀,行业进入了相对平淡期,但电子烟相关企业一直没有悬下心,因为从业者很清楚,监管迟早要下达,这是电子烟的“宿命”。
因此,工信部就《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后,虽然电子烟行业迎来巨震,国内电子烟龙头雾芯科技开盘暴跌超过47%,市值蒸发144.58亿美元,但电子烟从业者却保持着“短期利空,长期利好”的乐观心态。
“宿命”究竟会将电子烟带向何方?新规下达后,对电子烟企业而言,究竟是利空出尽,还是一蹶不振?电子烟龙头雾芯科技又将何去何从?
“征求意见”开启的三扇门
征求意见公布后,二级市场“大退潮”、行业人员积极乐观,这两种反差的核心矛盾点在于,双方对“征求意见”有着不同深度的解读。
中信证券研报对未来监管政策给出了三种情形的分析,分别是极端情形下,电子烟完全按照卷烟的模式,征重税的同时,在生产、批发、销售等环节不对中烟体系外发放烟草专卖许可证,也就是说民营电子烟企业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中性情形下,中烟和民企共赢,两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乐观情形下,国家只对电子烟采取【注册备案制+消费税】,民营企业的业务逻辑不会受到太大的震荡。
“征求意见”公布后,二级市场“大退潮”更偏向于极端情形,这是人性的自然选择,是资本市场趋利避害下的正常反馈。而对于电子烟从业者来讲,他们的乐观建立在早已有了心理预期。从某种程度上讲,退潮越凶他们越想加仓。那么“征求意见”开启的这三扇门,究竟会迈向哪一种呢?
既然是征求意见,那么自然要看各方的反馈。监管是一定的,问题在于监管的程度如何,我们姑且以极端情形为范本,通过探讨各方的建议可采纳性,推测未来的监管方向。
北京日报对北京市控烟协会对征求意见的回应进行了报道,主要建议是电子烟的监管应该纳入卫生健康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议的理由是,普通烟草和电子烟处于竞争关系,归于同一部门可能导致烟草业更加难以约束。
对于烟民而言,将普通烟草替换成电子烟,可以减少接触多种有毒物质和致癌物的机会,同时电子烟具备戒烟的作用。这已经在世界上达成了共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权威循证医学学术组织--考克兰协会组织已经为电子烟背书过。
因此,从烟民对产品需求上讲,电子烟确实承载着“替烟”、“戒烟”的重任,和普通烟草的用户价值背道而驰,北京控烟协会的建议存在合理性。
新京报的《支持电子烟纳入监管,也需避免重回计划经济的老路》给出了另一层面的解读。新京报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层面,层层审批的电子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本意,同时在【中国制造,欧美消费】的产业格局,电子烟还承载着对外贸、创汇等层面的效益影响。
全国电子烟90%的产能在中国,目前从业者超过300万人,受监管意见影响的思摩尔国际,3030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也仅占总销售额的30%。电子烟因尼古丁属性属于烟草范围,但整个行业兴起时采用的是互联网公司的发展逻辑,如今已经成长为可以引领世界的新产业。种地前除草和麦子长出后的除草,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
如果带有“原罪”的电子烟仅仅是电子烟,监管自然需要走向极端,但如果增加了上述两种层面的附加意义,极端方式似乎并不合适当下的电子烟行业的现状。
无论哪种情况,征重税已经是明牌,姑且先不讨论。在摩根频道看来,电子烟争议的本质在于,是否增加了整体烟民的数量,民众的健康是否进一步被侵害;二是其是否存在教唆未成年人吸烟。
世界范围内烟民的数量都在下降,菲莫集团就曾预计过,3035年全球吸烟率将从3010的33.1%下降到18.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3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中也曾证实了这点,我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36.6%,与既往调查显示,呈下滑趋势。与3015年相比,中国15岁及以下人群吸烟率呈下滑状态,由37.7%下降至36.6%。
电子烟的出现虽然是为戒烟而生,但在发展过程中,却被传统烟草公司推向了互联网,逐渐风靡全球。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电子烟兴起的主要推动人群都是年轻人。披上互联网外壳的电子烟,野蛮生长的背后,是公众对控烟失控的担忧,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因此这才是监管的核心出发点。
资本“无节操”式的逐利,那就征重税,将一开始就钻漏洞的电子烟扳回正轨。除此之外,对整个行业进行规范化的监管,提高电子烟行业的准入门槛,遏制电子烟无节制的社会化传播和网络化传播,并针对行业品牌杂多、质量没硬性标准的乱象进行约束。
核心问题被根治,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乐观情形约束力可能太低,极端情形并不适合电子烟行业现状,或许小而美的利基市场才是电子烟的未来。
新规将下,悦刻的护城河是否会决堤?
线下覆盖率第一,是电子烟网上禁售后,雾芯科技打造的护城河。作为电子烟最重要的销售渠道,线下店越多,雾芯科技的护城河就越稳固。然而在新规后,雾芯科技的护城河越高,决堤的风险就可能越大。
雾芯科技也并非没有为新规的到来做准备,据天眼查数据显示,雾芯科技在去年6月就已经拿到了《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整个行业门槛提高后,率先拿到牌照的企业自然站在了行业前端。
截止去年9月,与110个授权分销商合作,拥有超过5000家专卖店和超10万家零售店,是悦刻曾经引以为傲的推广语之一。然而现在,悦刻专卖店的数量已经更改为“突破4500家门店成功营业”。
新规下达后,以乐观的情形分析,雾芯科技也将承受极大的压力。
雾芯科技之所以能够迅速建立起线下通道,0加盟费之外还会对加盟商提供装修补助,低投入、稳定营收、快速回本三个特点使加盟商趋之若鹜。然而新规下达后,4500家专卖店有多少能够获得销售牌照是个疑问,同时,加以重税后,加盟商能否忍受大幅度缩减的利润率也是个大写的问号。销售渠道的缩水就意味着市场规模的缩减。
除了销售渠道上的打击,在市场占有率上,雾芯科技还可能迎来史上最强的竞争对手,中烟HNB。全球新型烟草趋势已经到来,传统烟草早就把转型纳入了战略方向上,国内烟草公司对此早已布局,静等时机。新规下达后,中烟HNB很可能会正式踏入市场。
悦刻作为雾化烟的代表,其主打产品是口味烟,对于烟民初试者而言,接受度并不高。中烟HNB在口味上更接近卷烟,对于整个口味电子烟市场来说,都是一场无法确定的打击,从香烟——中烟HNB——口味烟的替换逻辑虽然存在,但转化率太低。
同时对于用户而言,价格也是选择电子烟的核心因素之一,中烟HNB背靠卷烟渠道,省去了渠道开销,利润本就缩水的雾芯科技,又该如何平衡用户对两者的终端价格对比?利润空间和市场规模的双向压缩,雾芯科技将承受极大的压力,而且这还是乐观情形下。
不过,监管对应的是整个电子烟行业,作为当下电子烟赛道的龙头企业,雾芯科技承受的压力越大,竞品同行退出的可能性就越高,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雾芯科技的市场规模在民营企业范围内,可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上涨,或许将继续保持龙头地位,美国电子烟巨头JUUL已经证实了逻辑的可行性。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监管限制的是电子烟的发展空间,将其拨乱反正到原有赛道,民营企业依旧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特别是长期处于龙头地位的雾芯科技,未必不能成为一个小而美的公司。
不过这个“美”究竟能不能撑得起当下的市值是个未知,哪怕它已经经受过一次腰斩。是触底反弹还是继续下跌到理性位置,一切交给时间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