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公布的天津经济“半年报”显示,天津全市生产总值首次实现“半年过万亿”,工业增加值超过4170亿元,分别是1949年全年的3500余倍和近3000倍。
时光流转,尽管早已不再生产电视机,但七一二公司在专用通信领域继续扮演着领跑者角色,自主研制的无线通信设备广泛应用到“复兴号”高铁上……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1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新华社记者王明浩、刘元旭、邵香云、毛振华
今天,天津港对外通达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3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停靠,年吞吐量从70年前的不足百万吨增长到超过5亿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港。
70年来,曾经创造出“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块手表”“第一架照相机”等若干“新中国第一”的天津,从未停下创新步伐。
从实现国产电视“零的突破”,到助力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七一二公司是中国制造由弱到强的一个侧影。
一台“北京牌”老式电视机摆放在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陈列室里(6月3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一条河的过往,一座城的变迁。
一台“北京牌”老式电视机此刻静静摆放在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陈列室的最显眼处。
“刚解放天津时,全市连自行车都少得可怜,日子真是太穷了。”刘贵臣慨叹。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自行车还与手表、缝纫机并称“三大件”,是人们眼里身份和实力的象征。
从“华夏第一屏”到“全球首台E级超算原型机” 发展质量成色更足
天津飞鸽自行车厂展厅里摆放着一辆“二八大梁”自行车。小小自行车,见证了解放初期百姓生活极度贫穷的岁月。
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是“海翼”号深海滑翔机量产地。
“‘海翼’号是全球下潜超过7000米次数最多的,也是唯一能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的深渊级滑翔机,在海洋科技史上写下数个世界‘首次’。”公司总经理魏建仓难掩自豪。
如今,汽车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天津民用汽车拥有量超过398万辆。
如今,以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天津综合科技创新水平稳居全国前列,正加速从传统制造之城向“智”造之城转型。
在4月举行的外交部天津全球推介活动上,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致辞时说,天津投资环境优越、富有创新活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个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天津智港”正向我们走来。
1949年1月15日,刘贵臣和战友们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宣告天津正式解放。“那时候,海河两岸都是倒塌损毁的建筑,破旧不堪,现在好似换了人间。”刘贵臣感慨道。
“这是我国第一台国产电视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第10个年头,才由我们研制成功,被誉为‘华夏第一屏’。”公司总经理助理董国军颇为感慨。
国内首款商业化远距离虹膜人脸融合识别产品、国内首款电动大载重无人机平台、国内首款64核通用处理器、全球首个冻干剂型埃博拉疫苗、全球首台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原型机……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相继问世,让天津“智”造的名片越来越亮。
蜿蜒流霞的海河见证了城市沧桑,也倒映着天津巨变。
从“中华第一车”到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 民生画卷底色更亮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天津海河夜景(7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因港而立、借港而兴,天津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发区、保税区、保税港区、自贸试验区等多种形态的开放“窗口”,吸引外商投资企业1.5万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95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49家。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员工在生产车间的操作台前组装手表(6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不仅仅是“高端制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也成为引领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水拍河岸,潮起潮落。70年来,天津城乡面貌、百姓生活、经济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三号”原型机机房内,应用研发部部长孟祥飞(左)和同事一起巡查(4月3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新华社天津8月10日电题:海河两岸尽朝晖——看津沽大地70年巨变
每当踏上海河上游的金汤桥,93岁“老兵”刘贵臣,看着两岸旧貌换新颜,思绪总会回到7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