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把长征誉为
在当代青年朋友圈分享足迹时
经过媒体报道,找寻到的勇士名字有7位
“云贵川”没有留下影像 当年红四团党总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铁道兵司令部副司令员罗华生将军1986年接受泸定县委寻访时表示,当年的33勇士的选人标准是:挑选出来的人,必须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码也要是入党入团积极分子。
战士平均年龄不足30岁
油画《飞夺泸定桥》(上海大学美院创作组)来源 光明日报
红军中的文艺工作者(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埃德加·斯诺摄)
15个整天在打大决战
1935年签发的飞夺泸定桥战斗英模表彰
前仆后继、不怕牺牲
绝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
还有不少孩子参与
刘梓华红一军团3师4团3连4班副班长(1951年天津病逝)
但我们正在努力完成他们的理想
二万五千里的路,一步一步踏过
每行进300米就有一人献出生命
红军与红军的运输工具之一骆驼(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埃德加·斯诺摄)
随手摘一朵花
他的名字叫做“云贵川”
他们便能展开笑颜 爱运动、爱热闹、爱玩
行至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而即使是火焰阻挡,战士们同样要冲过去。
“云贵川”的故事
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年龄
当天下午,红军左纵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33名英雄,在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头攻进。
即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长征途中的女红军
大渡河勇士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合影照,在飞夺泸定桥之前,红军17勇士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可惜的是飞夺泸定桥的33勇士未能留下影像。
在大渡河畔、泸定桥边缅怀红军长征的峥嵘岁月,许多历史事件和英雄壮举虽早已耳熟能详,但每次重温仍然在心灵上受到强烈撞击,就是因为蕴含其中的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