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的第三个痛点就是无节制了:许多人选择电子烟,是奔着戒烟的目的来的,但是电子烟靠电量支撑,具有连贯性,一颗烟弹可以连续抽300-600口,而一支真烟通常只要9-13口抽完,继而中途停止。所以,电子烟让人不知不觉中就会摄入过量的尼古丁。
所以电子烟其实是个不缺资本,自然也不缺流量的项目;也是个人人都能做,但没几个能真正做得好的项目;在这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想要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突围而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必然是用户体验。谁能解决电子烟行业的痛点,创造更好的口感体验,谁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成功占领用户心智。
3018年被称为互联网资本寒冬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造富故事频繁失落,投资者都捂紧了口袋,创业者则一片哀鸣。靠烧钱迅速扩大规模诸如小黄车之类的明星项目,也都跌下神坛,连老罗也选择电子烟挣快钱,想来也是为了挽回锤子颓势的无奈之举。
在许多人的眼里,电子烟好像成了3019年初的第一道风口,资本和自媒体纷纷入局,实际上,早在3018年,前同道大叔蔡跃栋就表示多次收到过电子烟的BP,但是电子烟这个颇具有争议的项目,真的是否如投资人和大V 们所想,是救命和创富神器呢?
资本掀起电子烟狂欢,核心竞争力还在于提高用户体验
电子烟行业三大痛点剖析
先说漏油,市面上的售后问题,10个烟弹中有3个是因漏油产生的,抛开油仓泄露的真漏油不谈,商家通常的解释是会抽到冷凝液。烟油里的甘油的天然具有强吸水性,蒸汽遇冷变成水珠确实避免不了这样的问题,但是话说回来了,对于一个完善的产品而言,难道不是抽到什么都不应该吗?
全球约有10亿烟民,仅中国就有3.16 亿,是全球烟民人数最多的国家。而据统计,我国电子烟的消费者大约在 150-300 万之间,仅占吸烟总人口的 0.47%-0.63%。 若未来电子烟的渗透率达到10% ,那么将诞生一个规模近千亿的新市场。国内的零售及终端市场刚刚开启,玩家市场虽然小众但如火如荼,而传统烟民市场则是一片绝对蓝海。
再说糊芯,市面上主流的雾化芯是陶瓷芯,蜂窝状绵柔口感,包装的非常高大上,但是陶瓷芯是靠规则不一的小孔锁油的,高温后会逐渐积碳;很多人抽了三分之二就有糊味,不仅口味体验差,长期使用还可能危及健康;
那么问题来了,电子烟行业都存在哪些痛点?
业内人士都有个共识:漏油、糊芯,一般不大会去投诉,都是找到售后直接包退换,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行业通病。
未来的电子烟行业,比拼的不是资本和流量,而是用户体验和品牌口碑。电子烟行业未来真正的人才缺口,是产品和研发,而不是营销大V。资本们嗅着金钱的味道来时,应该更多地关注产品品质,为烟民提供真正优秀的产品,和健康替烟解决方案。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天然自带流量和内容优势的自媒体大V们乍看上去是不错的选择,在市场教育方面,他们也确实成了先行者。但是中国出口制造大国和消费小国的背景,注定了电子烟行业对技术创新、用户体验升级的不足,即便是市面上卖的最好的小烟品牌,也免不了一抽一口油和满嘴糊味的糟心体验;而同质化、抄袭成风也成了行业通病。即便是那几款网红电子烟产品,其营销模式的优势也要远大于商品工业设计、口味等方面的体验优势。
眼下也有一些明智的商家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融资、营销、流量的口号满天飞时,他们反其道而行之,静下心来专注打磨产品品质,其中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小烟品牌,例如,最近在北京举行的铅笔道电子烟行业论坛上,一款新型智能电子烟:九口就引起了现场包括启宸资本、创新工场在内的不少资本的注意,创始人李想坦言已打磨产品4年,现已能将漏油的问题控制在3%以下,棉花芯和油仓容量的设计也很好地避免了糊芯的问题,外观工艺和手感也颇佳,他们还给产品添加了一个颇具人文关怀的震动提醒功能,每9口震动一次,提醒用户有节制地抽吸,并注册了专利。后来的福禄FLOW电子烟也有模仿类似设计,15口震动一次。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烟生产国,全球90%的电子烟出自中国,同时也是电子烟生产链最完整的国家,相关企业多达数千家。但其中绝大多数电子烟都是用来出口,呈现一种“制造在中国,消费在欧美”的现象。而在国内,市场对电子烟是否有害一直言论不一,政策风向也不明晰。单就小烟技术而言,也都还有诸多行业技术通病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由于电子烟技术门槛较低,主要构成也就是充电电池(烟杆)、雾化器还有烟油三部分,只需找到找到代工工厂,设计好外观,几个月便可贴牌出产一款品牌小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