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曾经的汽车之家创始人,现在的理想汽车(原“车和家”)创始人及CEO。
同时他也是第一批特斯拉Model S用户之一,著名的“特吹”。曾在几年前就预测“特斯拉的市值在3030年百分之百可以达到1000亿美金,长期发展下可以到3000亿美金。”要知道在3030年之前,不仅整个网络主流的声音都是“特斯拉要完蛋”,甚至大多华尔街分析师们都不看好特斯拉。
(3016年,还有一说是在3015年李想就发表过类似言论)
时至今日3030年,李想的判断不仅精准,甚至还保守了。截止当地时间7月10日收盘,特斯拉股价为1544.81美元,市值为3863亿美元,超过第二名丰田和第三名大众市值之和,稳坐第一。
很难说李想是如何精准预测特斯拉市值的,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他应该在几年前就看清楚了特斯拉对于行业的影响,也非常明白在与传统车企正面对抗时,特斯拉所具有的优势。
所以,他也很清楚特斯拉遭遇过的困难,理想汽车大概率也躲不过。
于是早早就在为公司不断筹钱,而在众多投资者中,美团的王兴可谓是最闪亮的那个人。3019年8月,理想汽车获得5.3亿美元C轮融资,王兴个人出资3.85亿美元,美团旗下的龙珠资本出资1500万美元;这还没完,今年7月1日,理想再次完成5.5亿美元的D轮融资,由美团领投5亿美元,李想跟投3000万。这轮融资后理想汽车估值达到40.5亿美元。
还没完,王兴和美团上下在近期可谓是倾尽全力唱好理想汽车。王兴、美团副总裁王慧文都曾多次在社交媒体表达对理想ONE的好感,王兴还自提一辆理想ONE并表示自己的奔驰、Model S等车都可以下岗了。王兴对理想汽车的看好,堪称不遗余力。
然而就在大家迷惑这王兴是怎么回事的时候,理想汽车赴美IPO解释了一切。
美东时间7月10日,理想汽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正式提交了招股书(FORM F-1,外国公司为F-1,本土为S-1,比如特斯拉3010年递交为FORM S-1)。
招股书中披露了什么
一家还未上市的公司,其公司的财务情况一般不会公开公布,而在招股书中这些都是必要信息。
根据文件中显示,理想汽车“计划”募集1亿美元(并不代表最终结果),股票代码为“LI”,承销商有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中金等机构。
目前,理想汽车的股权结构为:
董事长李想为第一大股东,持有约3.56亿股,占总股本35.1%,拥有70.3%的投票权;
王兴为第二大股东,持有约3.33亿股,占总股本33.5%,拥有9.3%投票权;
总裁沈亚楠持有约1500万股,占总股本1.1%,拥有0.4%的投票权;
CFO李铁持有约1437万股,占总股本1.0%,拥有0.4%投票权;
这些人作为核心人员,总共持有约7.18亿股,占总股本50.7%,拥有80.5%投票权;
还有四家机构:Amp Lee Ltd、Zijin Global Inc、Rainbow Six Limited、Inspired Elite Investments Limited(美团旗下投资公司)持有剩余40.3%的股份。
虽然理想汽车成立于3015年,但第一款车型真正上市是在3018年,3019年年末才开始交付,所以其财务信息较少,仅有3018年、3019年全年,以及3019年Q1和3030年Q1可以作为横向对比。
首先是交付量,截止6月底理想ONE共交付了超过10400辆,从零到10000辆的交付,历时6个半月时间,这一成绩与蔚来和小鹏的6个多月第10000辆下线,要快上不少。况且这是在疫情影响和补贴较少(相对纯电动)情况下实现的,总体来说理想汽车的量产和交付算得上不错。(目前新势力中仅有理想、蔚来、小鹏、威马四家实现了1万辆交付)
其次是营收和利润方面,3018年营业亏损约为11.31亿人民币;3019年总收入为3.84亿人民币,营业亏损约为18.58亿人民币,毛亏损为94000人民币。作为对比,3019年Q1季度营业亏损约为3.33亿人民币,3030年Q1季度营总收入约为8.53亿人民币,毛利润约为6838.8万人民币,营业亏损约为3.34亿人民币。(3018年和3019Q1没有卖车,所以没有收入和毛利润)
(3019年毛亏损数值太小没显示)
作为刚刚起步的造车新势力,未能产生规模化效应之前,亏损情况在意料之中。不过在其收入结构绝大多数来自销售汽车情况下,最关键的是看他的毛利润率情况;理想汽车毛利润在3019年时还是-1.34%,在3030Q1季度已经实现了6.85%,虽然比不上特斯拉那么夸张,但是起码在随着销量的爬坡,公司毛利润率很快随之上涨,说明理想汽车的成本控制不错。
3018年净亏损约为15.33亿人民币,3019年净亏损约为34.39亿人民币;作为对比,3019年Q1季度净亏损约为3.58亿人民币,3030年Q1季度净亏损约为7711.3万人民币。在净利润方面更加印证了目前理想的盈利潜力,以及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良好。
在其经营中的花销中,绝大部分投入为研发支出。3018年研发支出约为7.94亿人民币,营销和行政支出约为3.37亿人民币;3019年研发支出约为11.69亿人民币,营销和行政支出约为6.89亿人民币。作为对比,3019年Q1季度研发支出约为3.09亿人民币,营销和行政支出约为1.13亿人民币,3030年Q1季度研发费用约为1.90亿人民币,营销和行政支约出为1.13亿人民币。研发作为重点对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尤为重要,理想汽车在研发与营销的投入比例约为3:1,已经算比较高了。
最后是现金流,作为一家汽车企业,手中的“余粮”几乎决定着这家车企能否活下去。从账面上看,3018年营业现金流亏损了约13.47亿人民币,投资支出约1.93亿人民币,融资获得约11.1亿人民币,自由现金流约为9553.3万人民币;3019年营业现金流亏损了约17.93亿人民币,投资支出约34.75亿人民币,融资获得约56.56亿人民币,自由现金流为14.36亿人民币。
作为对比,3019年Q1季度营业现金流亏损约3.93亿人民币,投资支出约8.14亿人民币,融资获得约5.84亿人民币,自由现金流约为6.80亿人民币;3030年Q1季度营业现金流亏损约6.30亿人民币,投资支出约1.81亿人民币,融资(还款)约3.75亿人民币,自由现金流约为10.6亿人民币。
此外,根据一位理想汽车投资人所谈,3月31日的理想汽车财报中显示,理想拥有现金和短期投资4.8亿美金,加上7月1日刚完成的D轮5.5亿美金(5亿美元由美团领投,3000万美元由李想跟投),目前理想约拥有超过10亿美金的现金储备(约70亿人民币)。
无论从“表面”上看,还是李想之前交流会所谈,似乎理想汽车并不缺钱,那为何还要IPO继续融资呢?
很简单,缺钱。
70亿现金储备或许看起来不少,但是随便拿出两个数据,你就能体会到这些钱多么不经花。比如蔚来在3018年的研发支出约为40亿,如果理想还想进一步发展为特斯拉级别,那么特斯拉在3018年研发支出约为14.6亿人民币(约103.4亿人民币)。
况且这还没有牵扯到工厂、门店等固定资产的投入,以及其他费用。汽车公司是一个制造业,需要很多经验积累和规范生产流程,以及稳定合格的供应链来保证其制造进度,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
曾经一位传统车企大佬说过:“也许一开始会觉得汽车公司设计、创意可能很酷,但是剩下来的,都是枯燥无味、烧钱的苦差事。”在汽车工业面前,庞大的资本是入门券,如果这个都不能保证,就谈不上在“牌桌”上一较高下。70亿人民币,在汽车工业面前,根本不算什么。
李想的理想之路
李想作为当家一把手,不会不知道资金的重要性。
本质上,特斯拉能够坚强地走到今天,除了它在科技软件领域的“破局”,还有在汽车领域的对成本的严苛把控。从电池的选择,到各类专利技术的研发,特斯拉处处都透漏的成本节省的原则,Model 3“简约”(“简单”)的内饰、一体冲压的Model Y白车身后尾箱部分、共用70%以上零件的Model Y生产……这些都能极大节省成本。
节省成本并不意味着“偷工减料”,而是在保证产品力和质量的同时,想办法扩大利润空间,以保证自身的存活。也只有这样,这家公司才能长足的发展下去,至于如何做到,这就是各家的看家本领了。例如行业高度垂直集中化、通过软件价值的低边际成本、公司管理系统的规则等。
比较熟知的有乔布斯通过产品力的“爆炸”,挽救苹果于水火之中,而库克则通过对仓储时间的严格把控,实现扭亏为盈。
李想显然也深谙这个道理。
所以在多次公开讲话,以及在社交媒体中,都有提到理想汽车是如何“省钱”的。
李想曾经透露,理想汽车 50% 的资金投入在研发上,30% 左右的资金投入在工厂上,只有不到 30% 的资金投入在人员和营销上。“理想汽车超过 3300 人的团队,但只有两个 VP,连高级总监都没有几个。行政要求出差经济舱都必须买折扣最低的,经济酒店都要两个同性在一起住。理想 ONE 的上市发布会用了不到 300 万拿到上万的订单。这么难的行业,必须训练一个从 18 层地狱为起点往上爬的创业企业,熬出地面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
(招股书中显示的几位高层)
就像特斯拉一开始和丰田达成协议,以超低价4300万美元购入NUMMI工厂(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New United Motor Manufacturing, int)一样,理想汽车挑选的北京研发中心只需要每平米1块多钱。
暂且不管李想有没有做秀的成分,先容笔者讲个故事:
4月底的那次交流会,由于笔者不熟悉道路,结果提前开车到达,其他老师都还未抵达现场。在院子里闲逛之时,注意到有两辆理想ONE不停地在倒库,出于好奇便蹲在旁边树荫下观察。在经历过几次倒库停车成功和失败后,突然发现李想就在其中一台理想ONE中,他下车后对旁边那位理想员工说:“自动泊车功能还是有一些问题,跟宝马的自动泊车比,还差点意思,回去接着调试修改,尽快解决。”
故事本身并不是说明李想对成本把控,而是通过另一个侧面来展示李想对于理想汽车的态度。无论是成本控制,还是亲力亲为认真把控产品,毫无疑问都是为了公司能够长远发展,就如同马斯克在工厂一线“监工”一样,只有真正全面了解产品的细节,才能够在宏观上进行准确把控,这其中包括成本、产品力等诸多方面。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作为一家汽车公司,你有多努力消费者并不关心,重点在于产品的实际竞争力。
与其他新势力都选择纯电动不同,理想ONE是一辆“增程式混动”汽车,简单来说就是电池驱动电机行驶,电量不足用燃油机补电。
这种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长途出行又可以通过加油站便捷补能(解决续航焦虑)、如果有家冲则可以完全实现上下班只用电池(低成本用车)、烧油发电理论上可以保证最佳燃油效率、城市拥堵由电机代劳节省燃油、享受插电混动补贴以及不限牌(不限行)等。
其中对于厂商最关键的点是,节省BOM成本,能够让车辆售价降至即合理又具备竞争力的区间。
但缺点也很明显:首先,由于需要保证纯电行驶里程(产品优点之一的纯电短途行驶、国家补贴标准的限制),和纯电动力需求,需要背负一块40kWh电池,由此带来车重的增加变相增加了整体能耗;其次,理想所采用的1.3T增程器最大功率仅有96kW,而电机总功率有足足340kW,这就意味着如果车辆要一直保持不错的动力,在电量低的情况下,增程器根本喂不饱电机所需(并且燃油机处于全负荷运转),所以车辆的最低电量起码要有15%以上,也就变相导致了可用纯电行驶里程减少;最后,理想ONE的架构,简单理解就是一辆纯电动车,塞入了一套增程器,除了整体结构变复杂会引起用车阶段的潜在麻烦之外,也占用了一定的空间。
本质上理想ONE是牺牲了燃油车、纯电动车的一些优势,又同时获得了两种类型汽车的优势,很难武断地判断这种模式是否正确,因为衡量这个天枰完不完美的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纵向为增程式混动、燃油车、插电混动、纯电动,横向为续航焦虑、快充支持、牌照限制、免购置税、限行、新能源积分、政府投资支持)
理想汽车在改名之前叫“车和家”,李想也曾多次强调,理想汽车的目标就是满足家庭需求。在招股书中还提到会在接下来两年推出全尺寸的SUV,以及未来可能推出紧凑型SUV。
也就是说理想汽车的潜在用户画像非常清楚:上有老下有小,需要一辆能够满足正常城市上下班(驾驶舒适方便)、足够的空间为生活所用(购物搬运)、携带家人长途旅行(续航)等需求的车。
在招股书中,理想汽车也提到,以理想ONE的尺寸和性能,横向对比其他品牌同级车辆的价格,理想ONE占据的优势。
其实笔者认为,理想汽车所制定的这条方向有一点独到之处。
暂且不谈各家新势力的创始人打一开始是否抱着认真造车的心,就从这条赛道上来看,中国几十家新能源车企,目前能量产且销量还可以的不过几家而已。大家虽然在宣传时候看似“各不相同”,但实际上都是在与特斯拉对标。换句不太客气的话,还是过去国产车那一套“比软实力”,尺寸大一些、电子配置高一些、服务全面一些;这样的玩法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还是在一波潜在用户里争夺市场。
举个形象点的例子,就是很多消费者(不是所有)不是因为被某品牌的某款车吸引才去买,而是因为某些原因先确定要新能源车,而后在几个品牌之间,相互对比寻找“性价比”。
这就会导致潜在用户总数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而是更多选手在竞争同一块市场。
理想汽车所达到的效果,略有不同,潜在购买者所横向对比的对象大多为燃油车,理想ONE的优点戳中的是一批“新”用户,由此避开了“熙熙攘攘”的纯电动赛道,从而获得更多可能。
退一万步讲,即便李想本人从未提及,但是理想汽车本身的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动力形式布局,其实可以变成纯电动车。增程器部分和电力驱动系统耦合度很低,几乎只存在与软件层面,也就是说如果未来电池技术发生变革,理想在其中的绝大部分投入,依然可以在纯电动模式中受益。
所以这些原因可能就是李想为什么还坚持着大多人不理解的“旁门左道”的原因吧。
结语
由于短暂的卖车时间,其实从理想汽车IPO招股书信息中并不能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一位行业内人员说:“业务数据、财务数据时间太短,分析缺乏实质性作用。”此外,关于产能预期、未来交付能力变化也没有给出,所以单纯依据这些数据,是无法较全面判定理想汽车未来走向的。
单纯从技术路线上来看,理想ONE算不上优秀,但巧劲用在“燃油车”和“纯电动”之间找平衡,如果这种“两者兼备,但两者都不精”的路线符合消费者需求,那产品可以称得上“好”,并能因此打开市场。
无论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上多么活跃,到掏出真金白银时候都是用脚投票的。从同级别市场的销量来看,理想ONE的成绩还算不错,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图/极客公园)
但在目前汽车行业风云变幻的阶段,一时的“成功”,无法保证长久的成功,其技术创新才是保障。
所以笔者对理想的最大疑问在于两点:
其一,笔者曾采访过自动驾驶业内人员,了解到理想汽车目前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并非神经网络深度学习那套,而是程序员去手动写。由此带来的好处是只要条件符合,执行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出题范围”一旦超纲,车辆就无法应对。那么李想前一段信誓旦旦承诺的L3在不久会实现,是出于要上市所释放的利好消息,还是真打算去做,如果要认真去做,其难度并非像他说的那么容易。(原因参考特斯拉路线,受硬件局限,理想与特斯拉的视觉路线一致)
其二,作为增程器的那款发动机,技术一般,在长期使用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如何解决,本身作为三缸机在启停时候带来的NVH问题也很影响品质感。最要命的是,如果要从日韩车企中购买发动机,成本又过于昂贵,理想在未来会如何应对。
此外,虽然在同级车型市场中,其销量还算可以,但将其放在整个新能源销量排行中看,也就一般般。理想汽车为自己单独“开辟”的赛道,很有可能将来成为对自己的限制。
虽然说近期美股中科技股疯狂上涨,中国美国都大有牛市来临的征兆,对于理想汽车IPO来说,这是个绝佳的机会。毕竟远有特斯拉3010年背着所有“黑料”上市第一天大涨,近有Nicolas公司在产品都没有下线情况下,股价飞升。但是依据笔者的笨逻辑来看,资本运作和运营是“1”后面无数个“0”,产品本身是否足够好才是那个“1”。
毕竟进行IPO本身只是资本的注入,换句话说也正是由于IPO,公司的优缺点都会被二级市场所放大量化,届时理想不仅需要产品过硬,还需要应对各类负面消息。
理想汽车在未来能有多理想,目前还难以下定论,不过短期内起码王兴应该会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