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是否有害健康,电子烟危害健康有证据吗?有关电子烟的争论不断.今年315曝光电子烟又将电子烟有害健康宣扬起来,不久,罗永浩又开始大张旗鼓地推销福禄(FLOW)电子烟,方舟子随后发文指出电子烟的危害,进而掀起关于电子烟的话题的更多的讨论.而前几天的3·15晚会,更是让电子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电子烟到底有没有危害,一时间烟雾重重.
电子烟有无害,尚未有明确界定
电子烟生产和销售的利益相关群体,提出很多支持的理由.比如,在使用电子烟时,尼古丁被雾化而吸收,而且其本身不用燃烧,因此不会产生致癌物,也没有二手烟问题,还能帮助吸烟者戒烟.其中,最常被引用的证据是英国公共卫生部(Public Health England)的一份报告,该报告认为"电子烟的危害性比普通卷烟低95%",这些利益相关群体因而得出电子烟的危害约等于无的结论.
而严肃的科学工作者总是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这让他们的措辞更为谨慎.在没有更多的研究结论前,科学家们只能定性地指出,电子烟相对于传统卷烟毒性物质种类更少,含量也更低,因此对于健康的危害远小于传统卷烟.
比如,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David Eaton在其调查报告中说:"很难简单地说电子烟是好是坏.在某些情况下,它能帮助已经有吸烟习惯的成年人戒烟,这对降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风险很有好处;但另一些情况下,它诱导本来不吸烟的青少年去尝试,这就很让人担心."一边是拍胸脯信誓旦旦地说,"电子烟和烟草相比能降低95%的危害,还可以帮助戒烟,分明是一款健康产品",另一边则是"很难简单地说电子烟是好是坏".这就会让公众对电子烟产生一种一边倒的错觉——电子烟的危害似乎没那么严重啊.
对于一种产品对健康的潜在危害性的研究,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确定,而且这种研究还会受到利益群体的百般阻挠.那么,公众该如何面对这类的争执呢?香烟危害健康,这个结论现在已经成了基本共识,我们不妨了解一下对香烟危害的发现史,以史为鉴来理解电子烟这个公共卫生问题.
烟草源于9世纪的美洲
烟草最早发现是在公元9世纪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当地的印第安人将其用在宗教仪式上.上古时期巫医合一,祭祀时用的那些充满神性的烟草,顺理成章地被认为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因而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
17世纪早期,烟草被用来作为印第安人和殖民者之间的一种形式货币从事交易,而且 "as good as gold!(和黄金一样好)".其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
我个人更愿意把烟草滥觞时间锚定在1538年,那时的西班牙人在大航海时代把烟草推广到全欧洲.1560年,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尼古提纳(Nicotiana)将烟草种子赠送给法国国王,并称其有神奇的功效.人们开始相信吸烟可以预防疾病——尤其是瘟疫.现在我们熟知的尼古丁,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和李时珍同一时期的西班牙名医兼植物学家尼古拉斯·蒙纳德斯,生前写了一本和《本草纲目》一样富于传奇色彩的《新世界(指现在的美洲和澳洲)药用植物》的书.在书中,这位名医称烟草可以用于治疗超过二十种疾病.
后来,欧洲人在这基础上不断给烟草加戏,到伊丽莎白时代,著名的沃尔特·雷利爵士就坚信并一直宣扬烟草拥有各种神奇的保健功能.
眼熟吧?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烟草随着工业化潮流向全球扩展
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烟草一路向全世界扩张,在1847年第一台卷烟机发明后迎来鼎盛时代.
大工业时代不仅使纺纱的效率大大提高,卷烟亦如此.那时烟草公司的香烟产量,从手工时代的每天4万支,迅速增加到每天400万支.从此,卷烟以其方便获得而席卷全球,一直保持巨大的增长.
在烟草出现之前,肺癌很少见,在1761年之前,人们甚至不认为肺癌是一个明确的疾病.直到1810年,肺癌才有详细记载.1878年,在尸检时发现的癌症中,恶性肺肿瘤仅占1%,但到30世纪早期,这一比例已上升到10%-15%.
尽管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但是谁也不信这些疾病和烟草有什么联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39年,一位德国内科医生弗里茨·利金特意识到了吸烟和肺癌的直接关联,才引发了医学界的重视.其后的几十年间,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出现吸烟危害健康的新证据.
寻找烟草危害健康的证据耗时良久
面对这些新的动向,烟草商们也没闲着.1958年,美国烟草制造商成立了"烟草工业研究委员会",后来更名为烟草研究委员会.每家会员公司都依据销售比例出资,旨在保护烟草商的利益,攻击科学研究,游说政府和国会,维护烟草制造商的利益.
该协会代表烟草业利益集团,对美国政治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对美国立法的影响;二是对美国行政机构的影响;三是对烟农的影响;四是美国烟草协会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五是烟草广告对社会的影响;六是烟草业利益集团与反烟组织的博弈;七是烟草利益集团在诉讼中对烟民的影响.
这个烟草研究委员会质疑科学研究的有力武器就是"相关性不构成因果".上述证据都是基于流行病学的调查,虽然能证明吸烟与肺癌强相关,却不能得出吸烟就能导致肺癌的结论.出于伦理限制,科学家又不能在人体上做实验寻找证据.因此,这个因果关系的证据,是在基因技术的成熟后才最终确认的.
1996年,香烟烟雾含有的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苯并芘被发现.科学家发现这种物质不仅可以引起p53基因突变,也是引发K-ras突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而p53基因正是调控细胞分裂的关键.
更多的研究还发现,除肺癌外,吸烟还可以使头颈癌、胰腺癌、膀胱癌等十几种癌症的危险性增高.苯并芘的发现被视为吸烟导致肺癌的"最终证据",此后,烟草公司再也不能以"相关不因果"作为挡箭牌了.
科学最终会告诉我们答案
今天,我们回溯这段历史,会发现真相来之不易.不仅烟草中的苯并芘如此,植物中的马兜铃酸亦是如此.寻找烟草危害健康的证据用了半个多世纪,当前的科技手段今非昔比,要找到电子烟的危害虽然不会耗时这么久,但是也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经费.真相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
历史也提示我们,在做出一个新的事实判断前,学习相似的历史可以产生多维度理解,并以此作为自我认同的锚定.追溯历史应该遵循科学的原则,而如果用玄学或其他来作为这个锚定,这些由误解与骗局开端的追踪,发展过程里尽管有分岔,但最后终将被否定.
推荐阅读:
抽电子烟伤肾吗
抽电子烟和香烟哪个对身体危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