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从严格到宽松,电子烟结局的几种设想,(注意,这些假设是连续的,并非离散的),大概是这样:
假设1
最严格的假设,如果把烟液(也有的叫烟油、烟弹,这里按照国标叫法)列入专卖品,纳入《专卖法》管辖范围。这种情况下,现在在中烟体系之外的所有电子烟烟液产品都是非法的。
你只能卖卖烟具,那就和“养活”慈溪市的烟嘴烟具行业类似,没什么意思。至于烟液,违反《专卖法》生产和销售烟草专卖品,情节严重的,可能触犯《刑法》,按非法经营罪论处。而一个非法的消费市场,且不说其规模,现在这些疯了的资本,注定不会去接盘。
按照现在电子烟遍地开花的市场情况,我觉得这种假设概率较低。但是,别忘了风靡一时的IQOS就是这样偃旗息鼓的。
假设3
宽松一些,不列入专卖品,但比照烟草制品来监管和纳税。
烟草非但不是一个暴利行业,而且净利润很薄,几乎都只有个位数,而且还要上缴。这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国最赚钱的公司”,不是你想的那样》已经说过了。
千言万语3个字:税太高。
根据早年我母校财税学院给武烟做过的测算,一二类卷烟的综合税负(含所得税等倒算)高达8成以上。十几年来,我国卷烟的税率没有下降,在征收环节还有所抓紧,所以现在的综合税负水平估计不低于这个数。
当然,还有严格监管带来更高的管理成本。这个话题略大了,此处不展开。
这个情况,在实质上倒逼了烟草行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可以说,烟草生产的净利润实际上是从生产制造环节和供应链里挤出来的。
而民营企业,尤其是纯草根的,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出利润来。
实际上,现在的野生电子烟厂商,为了竞争已经把6-7成让利给了渠道方,在没有外部监管压力的情况下,已经过得没有想象中爽了。
而强监管势必会增加管理成本、挤压利润,一旦如此,利润堪忧。
要是再没有融资优势,就更堪忧了。而融资,要么是信贷要么是股权融资,你觉得哪个有优势?难道还想发个token不成?
假设3
最宽松的,敞开来竞争。
我得说一下,之前有些电子烟厂商希望归于“电子产品”的幻想,已经完全破灭了。我国将颁行的《电子烟》国标,是强制性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归口,卫健委(主管控烟的)也已经出来说话了。很明显,不是“电子产品”,一点侥幸的空间都没有。
就算按敞开来竞争,你以为民营野路子就赢了么?Naive!
论产品,据36氪报导中曾说,现在市面上电子烟烟液漏油情况严重,有些品牌甚至有一半都漏油。这是啥良率啊,这都叫质量事故明白么,简直匪夷所思,一点竞争力都没有。
而正规军,则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你可能很少听说某某卷烟质量不好、这批次和那批次味道不同、买回来的烟放了几个月变味等等的说法,消费者可能习以为常,但实际上并不容易。更不用说价格,基本上没有什么涨过。
自己做制造业的人可能就会明白,稳定的品质、稳定的价格有多难。即使我本人非常反烟,但是也得说一句:在每一根烟背后,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各家中烟、烟厂都有自己的实验室,郑州有专门的国家局研究院和国家级实验室,这都不用多提。由于前文所说,由于烟草行业长期被倒逼提高生产效率、供应链管理水平,所以现在的生产制造水平,不敢说多高,吊打上述漏油产品绰绰有余,对供应商的合格率要求也都在98%以上。
论营销,由于《广告法》的规定,烟草行业是不能打广告的,营销环境几十年来一直堪称“恶劣”,在这种Hell模式下生存了几十年,一旦进入Normal模式,竞争力有多强你自己想。
反观现在的电子烟,一味贴钱给渠道,渠道和代理的水平良莠不齐,甚至我有认识电子烟代理不知道自己卖的电子烟是含尼古丁的、是会成瘾的,无脑拉下线,素质低下令人发指。
论渠道……算了,比渠道属于欺负人,胜之不武。就举个类比你感受一下,顺丰圆通多少年了,好像无处不在,但其实论渠道网点,还是远不如中国邮政。
我再强调一下,以上3种假设,是连续的,不是离散的,不是就这3个可能。我个人觉得乐观的猜测实际会是介于3-3种假设之间。
机会
我觉得一个独立的草根电子烟品牌,结局已定。但是不代表这行业完全没有机会。
打不过,分几杯羹总可以的嘛。
“烟”的电子烟行业的机会在供应链上。
第一步就是成为各家中烟(或关联公司的)供应商。
牛逼的供应商是非常非常赚钱的。
实际上,卷烟的生产非常仰赖供应商。这几十年来,核心供应商们赚钱稳稳、议价权大大,结下了深厚的联盟关系,从产品的草创和研发阶段就开始介入。
一点都不开玩笑的说,核心供应商对国家局的想法动向甚至比一些中烟公司都还要清楚。
即使退N步来说,在“假设1”中已经说过生产烟具的慈溪,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而且前景听起来很不性感,但实际上,靠着传统烟具,慈溪真的没少赚钱,每家中烟的采购金额都是8位数起,你可以想想。
要成为“正规军”的供应商,草根们要面对的对手,就是这些核心供应商。
比如电子烟行业都很熟悉、大名鼎鼎的劲嘉,在印包供应商中几乎首屈一指;华宝、巴顿,都是重要、稳定的香精香料供应商,而电子烟是要用烟液的,这里的天然优势,不言自明。
这些大厂出品稳定、供应链牢靠、产品力强大,创新研发也走在前列。纯草根们还是没有胜算。
更绝的是,这些供应商们已经直接走了第二步:已经和各家中烟直接合作推出了电子烟品牌,甚至干脆成立了合资公司。
此处限于篇幅,(其实主要是我懒得去查资料),就不举例了,可以参看我发在Dots机构社区的文章以及天风证券小市值组的一系列报告。
总而言之,纯“草根”还是没戏。要知道,电子烟有数千家,过于草根、底子不好的,也很难被收购。
这么盘下来,大致可以得到文初的结论:“烟”的草根电子烟,没戏。
当然咯,我相信不少电子烟公司、以及投电子烟的资方,不见得完全想不明白。他们是就冲着风口去,只待有人接盘,能赚到钱就行了。
问题是,这么盘下来,数千家电子烟企业中能有“善终”的其实可以数得出来,至少能有个画像了。而剩下的那几千家,你觉得谁会最终去接盘?
没有人。
资本也不是沙雕,没人最终接盘的生意他们也是不乐意接的。于是一些电子烟企业只能各种蹦跶、刷存在,越蹦跶就越心虚,越心虚就越得蹦跶。
于是电子烟行业的低素质和各种乱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电子烟就真的只有这唯一解了吗?
当然不是。
如果,把“电子烟”当作一个工具、一种服食方式,当“电子烟”变成了“雾化器”就有很多解,甚至可能有最优解。
这就是下一篇要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