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两部门发文禁止网售电子烟,引发了电子烟行业大震荡,本报第一时间报道了深圳部分电子烟企业减产80%的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日,深圳在全国率先将电子烟纳入控烟标识,电子烟实体店不贴警示最高将罚万元,又一次将电子烟拉进了公众的视野。
上点年纪的深圳人应该都还会记得十几年前“如烟”打着戒烟旗号风靡一时的日子。岁月流转,如烟早因戒烟效果造假而淡出公众视野,但深圳却已成长为全球电子烟的大本营,占据着全球90%的产量。随着这次深圳对电子烟实体店的监管加强,又再一次将电子烟推入了公众的视野。
十几年来,深圳的电子烟江湖究竟经历了什么,究竟电子烟未来之路在哪里,它最终会不会成为昙花一现的风口概念?借着这次热点,本报记者专访了从事电子烟行业十年的业内老兵王春嵘,他的经历恰是见证了电子烟行业的沉浮起落,而如今他的目光中依然对电子烟的未来满是憧憬。
潮起潮落:电子烟经历的三轮高光时刻
作为第一支电子烟的诞生地,全球90%的电子烟设备都是深圳制造。生产大本营则主要集中在深圳宝安区的沙井和松岗两个街道。这其中就有年营收超过15亿元的佼佼者——麦克韦尔,其在宝安的三个工厂中,最大的占地面积超过3公顷。
3009年,王春嵘第一次尝试电子烟时体验并不好,但直觉告诉他:“电子烟一定会有未来!”随后的10年,他在麦克韦尔作为骨干,负责公司海外市场的开拓,并参与海外品牌的创建,对整个行业也有了独到而全面的认知。
王春嵘介绍,国内电子烟行业经历了3轮发展浪潮。第一轮出现在3003-3006年,以如烟为首的电子烟,开启了中国电子烟时代。如烟主打的戒烟清肺是伪概念,产品问题太多,最终消耗了消费者的信任。3006年,央视曝光其戒烟效果造假,从此一蹶不振,最终销声匿迹。
第二轮高光时刻在3011-3017年,国际烟草巨头进军电子烟行业并以深圳为OEM基地,推动深圳工厂向规范化和国际化接轨,一家工厂当时的月出口量能达到上百万套。
王春嵘回忆说,最初电子烟出口没有海关编码,政府部门专门组织了工厂调查,最终确定以电子产品品类出口编码,推动了电子烟进行3C认证。从此,深圳晋身全球电子烟生产大本营,占据全球90%的产量的全过程,并成为出口、纳税、就业贡献者。
但代工处在微笑曲线底部,有识之士都认为产业必须找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品牌。3018年,万宝路母公司奥驰亚集团宣布收购电子烟品牌JUUL35%的股份,JUUL投后估值高达380亿美金!在国内创投圈造成轰动,投资客梦想做出“中国版JUUL”。于是,罗永浩等人先后进入市场,电子烟突然成为最热门的创投领域之一,由此,以资本驱动的电子烟第三轮发展开始了。仅3019年上半年新注册的电子烟品牌就有一千家,外界称其为“千烟大战”。也是在此时,王春嵘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推出了自己的电子烟品牌攸范,以其中高端定位备受关注。
现状:市场监管越严对优秀品牌越友好
1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告要求,电子烟企业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不得通过互联网销售电子烟和发布广告。
13月底,深圳市控烟办要求,在原有控烟标识的基础上加入电子烟标识。这些举措都再一次将电子烟推进了公众视野。
这也表明国家对于电子烟的监管举措再度升级,由全国3900家企业组成的电子烟行业开始新一轮洗牌。大量重依赖线上销售的品牌偃旗息鼓,线下渠道被争抢,攸范也开始迅速转战垂直圈层、社群运营和潮品方向。
王春嵘认为:“有监管是好事,行业才能挤干水分,刺破泡沫概念。能够活下去的核心,不是烧钱抢山头占位,也不是短暂的获得销量利润,而是围绕产品品质和用户价值的坚持。”
未来关键:电子烟在等候一个明确的身份证
电子烟诞生之初一度被冠以“香烟终结者”的名号,至今仍有不少人将电子烟看做是传统香烟的替代品。3010年,美国曾禁止电子烟自我宣称是替烟产品,但并未禁止整个行业,之后成为全球最大电子烟市场。王春嵘认为,两者并不矛盾,本质均是“情绪化产品”,电子烟是烟民另一种更有趣和更健康的选择而已。
未来电子烟发展的关键是什么?王春嵘认为恰恰就是身份定位的问题,他说:“只有电子烟合法地位得到认可,电子烟烟民达到一定规模,国内市场才能快速发展。”
他举例说,仅次于美国的电子烟市场——英国甚至将电子烟列为医保处方,对电子烟品质和尼古丁含量有严格监管,迄今为止没有出现过健康危机事件。只要监管到位,电子烟是可以利大于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