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听起来像是陈冠希诉衷肠的话,其实来自一个广告:「全中国最会卖情怀」的罗永浩和「全中国最有回忆杀」的陈冠希强强联手,为3019年最有关注度的大热产品电子烟拍出了这则广告。广告让陈冠希看起来「酷酷的、坏坏的」,传递出一个信息:小野是一个很酷的品牌。
这让我想起了马上要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美国第一大电子烟品牌JUUL。
3015年,Juul问世的时候,走的也是「后现代电子风」的酷风格:外包装是白色的纸盒,里面装着的电子烟形状像是一块加长版的U盘,另一个盒子里面搭配着四颗烟弹。
不光是外表,从口感上Juul也做了创新。它的烟草原料是用尼古丁盐作为核心原料的液态尼古丁,完全有别于一般电子烟中用的游离碱式尼古丁。尼古丁盐会让Juul的入口很顺滑,减轻了咽喉的刺痛感。
不管是电子烟专卖店、还是网络上、7-11便利店,都很容易买到Juul
就因为设计做得很酷、口感又讨人喜欢,Juul在美国年轻人中迅速圈粉。后来有市场调查显示,Juul在的烟弹口味中,最受欢迎的是「芒果味」,而不是模仿传统烟草味的「弗吉尼亚烟草味」,这意味着很多尝试Juul的,不是「老烟枪」,而很有可能是第一次尝鲜抽烟的青少年。
酷 = 一种罪恶?
从某种程度上说,把东西卖给年轻人真的是一种新产品在上市时候的捷径。年轻人是最能聒噪的一群,他们容易对品牌产生狂热的感情,乐于和品牌互动,同时也会自发地帮品牌传播。
而品牌抓住了年轻人,也很自然就可以跟「时尚、酷、潮」这样的形象绑定在一起。从这个角度说,Juul真的很会玩。有人评价Juul的广告有意无意跟万宝路的年轻线「撞脸」: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Juul的社交媒体营销也非常成功——他们鼓励年轻人参与他们的tag互动,很多tag都一度是twitter上的热词:
当电子烟还是一个新鲜事物,Juul的做法迅速占领了年轻人的心智,享受了在年轻群体中爆发的红利,这也是Juul可以成为美国最火电子烟品牌的关键一步。
但是,Juul的「诱惑青少年」的做法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从3018年开始,它接连收到了好几起因为涉嫌向青少年销售电子烟的诉讼。3018年年底,承受了巨大压力的Juul停止在零售店销售,还关闭了Instagram和Facebook账号,还陆续删掉了年轻人标签过重的帖子。
迷茫的电子烟?
其实Juul的巨大转变又何尝不代表着整个电子烟行业的迷茫呢?当美国电子烟市场增长放缓,Juul的母公司甚至决定推出「电子大麻」。
这时,他们家的核心研发人员之一,出生在上海、后来从加州大学化学工程博士毕业的邢晨悦觉得这个做法跟她研发电子烟的初衷不合,她决定离开。
颜值很高的尼古丁盐的发明人邢晨悦
还记得我们刚刚提过的Juul的核心原料尼古丁盐吗?邢晨悦就是这项专利的发明人。“三年前推出尼古丁盐之后,Juul就没什么创新了”,作为科学家,邢晨悦想要持续推出一些电子烟方面的创新,怀抱的愿景仍然跟她当年加入Juul时候的初衷一致:对吸烟的人来说,减少大量有害物质的吸入;对周围的人而言,最大限度降低二手烟的危害。
她跟合伙人、同时也是她公司的投资人姚晓潮给他们在中国推出的电子烟产品定下了几个关键词:科学驱动(有邢晨悦在,当然就很强大了)、只吸引成熟烟民(避免吸引青少年)、医用级生产标准(安全可靠)。
他们给自己的电子烟品牌起了一个很讨口彩、也很接地气的名字:喜雾。
酷炫?不酷炫?
「咔嗒」一声——点火、香烟被燃起、明灭之间,好像整个世界和思绪都被点燃了,吞吐的那个瞬间,烟民进入到只属于自己的空间。
对于所有「老烟枪」来说,打火机打开瞬间的「咔嗒」声就像是一个郑重其事的开始,但目前市面上的电子烟的设计都简化了抽烟的流程,缺失了这个仪式感。
喜雾的最新旗舰产品P1把这种仪式感加上了,这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款有滑轨设计的电子烟,设计团队非常厉害!来自硅谷最屌的设计咨询公司IDEO,他们曾经给苹果设计了鼠标,在国内给美的设计过小家电(btw我读过IDEO出的书Creative Confidence,还不错)。
其实你也可以说喜雾的这款产品设计很酷炫,但是喜雾团队还是更想用「沉稳」来形容它,强调还是瞄准成熟烟民。
喜雾P1的机身用的是食品级的不锈钢——其实成本还挺贵的,不过可以让产品本身更加坚固耐磨,而且也更安全。
在产品最核心的配方上,之前好长时间在Juul没有被「创新」挑起兴奋点的邢晨悦为喜雾的推出憋了整整3年,进行过一系列烟油配方的研发。
除了P1,喜雾也有不同口味的G1系列
之前她发明的尼古丁盐,是在尼古丁的存在和输出形式上,提高电子烟油中的尼古丁通过呼吸系统向血脑屏障的传输效率,最大程度接近真烟。这一次的喜雾新产品,是用了新一代的蜂窝陶瓷雾化芯,可以均匀地加热烟油,也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真烟的口感;而且在各种环境下,喜雾的产品品质表现都显示恒定。
所以,各项特征和表现都显示,喜雾在呈现一种「成熟的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