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加热不燃烧  电子烟  IQOS  JUUL  VAPE  LIL  Aspire  ZERO  Vaporesso  KOKEN 

电子烟诱导了青少年,但烟民的确减少了

[加入收藏]               日期:2019-11-06     来源:大蒸汽家    作者:Miss三冘    浏览:31    评论:0    
核心提示:实验对于“电子烟诱导青少年”这一命题,公共医学,政府,学校等多方常常运用的一个逻辑是:电子烟含有致瘾的尼古丁,而青少年对

实验

对于“电子烟诱导青少年”这一命题,公共医学,政府,学校等多方常常运用的一个逻辑是:电子烟含有致瘾的尼古丁,而青少年对尼古丁上瘾后会开始吸食同样含有尼古丁的香烟。

一些早期研究将电子烟与传统烟草密切连接。

比如3018年4月,加利福尼亚大学一篇研究论文「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nd progression from experimentation to established smoking」将“青少年吸烟”与“电子烟使用”挂钩。在这项为期一年的研究中,调查对象是1395名13-17岁的,尝试过香烟,但总吸食数量不超过100支,也就是不能看作“传统烟民”的青少年。

得到的实验结果是,相对于从未使用过电子烟的对象,电子烟用户中吸食香烟的概率远远要高的多。而论文中,作者们也明确提出,这只能说明青少年的“电子烟”与“香烟”使用具有“相关关系”,但不是“因果关系”。

本周一发表在医学杂志《尼古丁与烟草研究》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名为「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nd conventional cigarette smoking is largely attribute to shared risk factors」,该研究表示,青少年抽电子烟,或抽香烟之间都可归因于使用烟草的“共同风险变量(shared risk factors)”。比如在喝酒的场合,或者身边的朋友都在抽烟的场合,都会共同导致抽烟和电子烟。

以Arielle Selya为首的研究人员对13000名8-10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并设计了复杂的统计方法试图解释青少年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就是所谓的“共同风险变量”,比如种族,性别这类基本信息;青少年日常行为更加具有纪律性还是冒险精神;酒精使用情况和药品服用史;是否接受过烟草产品的健康风险教育;当身边的人抽烟时是否会感到不适等等。

在控制这些特征明显的变量之前,使用电子烟可增加近36倍吸食传统烟草的几率。

但是,当研究人员将14个“共同风险变量”纳入考量,这种影响就消失了。

电子烟的确提高了青少年“尝试”抽香烟的风险,但尝试却不会让他们最终成为常规吸烟者。

这也就是说,吸食电子烟,与吸食香烟是两种平行的状态,之间不存在谁导致了谁的关系。无论是受了环境的影响,还是出于个人自身的原因,电子烟与香烟的使用群体本身就高度重合。就算没有电子烟的出现,他们还是会抽香烟。

Arielle Selya的研究,对先前的研究提出质疑,“电子烟是香烟入门门槛”这一说法不过是滑坡谬误(使用连串的因果推论,却夸大了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而得到不合理的结论)而已。

许多人称赞这项研究的逻辑和方法论,也有人觉得这不过是在电子烟这个不断发展和冲突的领域中又一项证据。

局限

有业内人士称,Selya本次的研究是使用创新方法进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

波士顿儿童医院青少年物质使用和成瘾计划主任Sharon Levy博士说,“这项研究使用了复杂的数据分析策略,但不幸的是,我对这些发现没有很大的信心。因为它并没有考虑成瘾性和流行病的基本属性,即,人们一旦沉迷于某种物质,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并使用它。”

蒙特利尔大学教授Chadi也指出,该研究使用了3015-3016年的数据。这个时期还没有到青少年电子烟使用量快速增长的高峰期。诸如JUUL这样更新颖,更高尼古丁含量的产品那时才开始大规模普及,因此今天进行同一项研究可能会显示不同的结果。

Selya称这是她研究的“主要局限”,在她的论文中也承认研究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关注青少年,而是依靠青少年回忆起现在和以前的烟草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更多的长期研究。

这也同样证明了,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电子烟方面的数据统计与实验存在着误差和偏见。Selya认为现在出现了“下意识”将电子烟当作可燃烧卷烟一样监管的现象,这些努力出发点是好的,但仍存在缺陷。

“公共卫生界普遍认为,电子烟是尼古丁使用的起点,并能轻松吸引新的使用者。但最新数据并不支持这一假说。

在我们对电子烟的影响有更扎实的理解之前,推迟电子烟政策的制定非常重要。实际上,过度限制电子烟可能会促使青少年吸食香烟。”

青少年的“瘾”

在每一个严格限制甚至打压电子烟的国家,“保护青少年”都是多方博弈的首要考量。

成年人的世界在呼吁行业标准,企业责任和政策监管。而未成年人的声音,以及符合这一群体需求的方法论却很少被媒体表达出来。

首先,青少年具备一定科学判断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Eliza Shapiro是一位就读于美国纽约的高中生,今年9月份,她通过CNN发声,代表了一部分青少年对电子烟问题的看法。

她说:“绝大多数的青少年使用电子烟是为了享受高浓度尼古丁带来的感觉。他们感到同辈压力,并且想看起来酷一点。我认为使用电子烟的学生们也大多听说过电子烟对他们不好,但事实上,年轻人总会冒险做一些不安全的事情,不是电子烟也会是别的。

年轻人向来逆反,大人们越是不让做的事情,反而会勾起他们尝试的好奇心。

那么怎样应对年轻人使用电子烟?

用科学依据和实施进行风险讨论。

可以将其类比为性教育:目前大多数学校已经停止向学生们讲禁欲,相反,他们会教他们如何确保安全,以及提高风险意识。

青少年会对真正的数据和科学进行回应。如果真的想让年轻人严肃对待电子烟,官方人员应该听从科学。”

青少年在社会上应该受到保护,也正在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保护。

留给每一代青少年可以犯错的空间越来越少,在他们走向成年路上的风险成本越来越高。但科学与媒体的发展,也让这些孩子们更早学会衡量是非和利弊。

此外,青少年使用电子烟的背后,暗藏着这个群体的特殊性。

青少年为什么会喜欢尼古丁?

关于对瘾品的经典理论建立在直接的神经生物学上,我们往往理解为大脑“奖励机制”所带来的生理反应,且具有必然性。

然而,来自温哥华的心理学家Bruce Alexander做过一个经典的老鼠乐园实验。老鼠被放在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笼子里,给它一杯纯水,和一杯添加吗啡的水,老鼠总会主动选择醉生梦死。

而在另一个“老鼠乐园”笼子,里面有充足的奶酪等食物,可供玩耍的圆球,滚轮,滑梯,另外还有许多老鼠同伴。面对同样两杯水,乐园里的老鼠不会喝让自己麻醉上瘾的液体,也从未出现过量症状。

Alexander惊讶的发现,决定上不上瘾的不是“水”,而是“笼子”。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相关TED Talk视频)

对人类来说也是一样。

作为群体动物,建立连结是人类的本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乐于与他人维系社会关系。而现实生活的创伤,压力,无奈和隔离,便让人依赖其他能够得到安慰的东西,它可以是烟酒,也可以是虚拟网络。

要知道青少年在各国早有过数起网瘾和游戏上瘾的案例。

上瘾的对立面,不是清醒,而是联系。

这也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另一种思考。那些已经产生电子烟瘾的青少年,除了对他们坚决说“不行,不对”以外,是否也应该想一想他们生活中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也许这才是最大的“共同风险变量”。


扫一扫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来源:大蒸汽家)
打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平台声明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