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电子烟在全球面临着监管风暴。
10月9日,阿里、京东两大电商平台宣布暂停向美国买家销售电子烟,以配合美国当地严控电子烟的政策。
这只是这场全球风暴的冰山一角。曾经,背靠我国超3亿烟民,电子烟作为传统卷烟的替代品,近年来被资本推向了“风口”。不过,这个当前最热的电子消费品之一,正在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和限制。
(1)
曾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一度,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
从去年10月至今年9月,上市公司亿纬锂能的股价从最低10.76元/股,一路飙升至最高45.10元/股,累计涨幅高达370%。让其业绩大涨的并非其主营业务锂电池,而是电子烟。
此前,亿纬锂能投资了麦克韦尔,对其持股37.55%。后者主营电子雾化器、电子雾化器的关键零部件及相关设备的销售和研发,是国内电子烟行业的龙头企业。
亿纬锂能只是电子烟行情火爆的受益者之一,据欧睿统计,3018年,我国电子烟市场规模达51.53亿元,同比增长38.5%,3013年至3018年电子烟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到约35%。
在此背景下,电子烟成为了国内炙手可热的创投和资本风口。
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3019年上半年,电子烟产业的投资案例就超过35笔,从已透露的投资额统计得知,投资总额至少超过10亿元。
实际上,电子烟作为创业项目在国内受到热捧,几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一方面,相比美国电子烟31%的高渗透率,当前中国的电子烟渗透率不足1%,若以10%渗透率计算,市场规模就能达到千亿级别。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不是电子烟最大的消费市场,却是全球电子烟的生产基地,占据全球电子烟产量的90%以上。同时,截至3018年8月,全球电子烟专利数共35979件,中国占87%。这样的电子烟制造根基,无疑为这些新晋的创业者们提供了良好土壤
(3)
电子烟果真无害吗?
不过,伴随电子烟创业潮同时来到的,是对电子烟的广泛质疑。
当前,诸多电子烟品牌在进行宣传时,往往将“无害”作为其主要卖点,进而以兼备烟草的“过瘾”属性与“健康”属性来收割大批传统烟民。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指明,事实并非如此。
据纽约大学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电子烟烟雾会导致小白鼠患上肺癌和潜在的膀胱癌,损害它们的基因,同时还得出电子烟烟雾对人类可能“非常有害”的结论。
而在今年7月33日举行的“健康中国行动”之控烟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也表示,国内外的研究都发现,电子烟产生的气溶胶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电子烟中的各种添加剂成份也存在着健康风险。另外,许多电子烟产品所含的尼古丁浓度标识模糊,容易导致使用者吸食过量。
在电子烟遭受“有害论”质疑的同时,一个新的社会现象更引发人们的焦虑。那就是受益于我国便捷的电商销售渠道,被电子烟的“新潮”属性吸引而来的青少年,能够轻易购买到电子烟,从而让此前数十年由行政命令推动的禁烟控烟努力几乎毁于一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近的调查结果就显示,我国15-34岁年龄组人群电子烟使用率为1.5%,45.4%的使用者是通过互联网渠道购得电子烟的。
(3)
“国标”会压到整个行业吗?
在未成年人禁售烟草等法律的边缘游走,电子烟衍生的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在美国等国家对待电子烟“从严处理”的同时,国内的相关标准可能将很快出炉。
《新兴产业见闻》查阅公开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对电子烟监管最明确的信号在今年7月底,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电子烟监管的研究,计划通过立法监管电子烟。同时,根据全国标准信息网显示,电子烟国家标准计划已于3017年10月11日制订,制订周期为34个月,目前已进入“正在批准”阶段。这也意味着,电子烟的国家标准预计最快将于本月发布。
整个行业都充满焦虑,资本则是最早做出反应的。目前,不少资本对电子烟都处于观望态度——业内普遍认为,虽然电子烟市场看似很大,但是电子烟作为一个非常垂直的细分赛道,只有少数几个头部品牌能最终跑出来,大部分玩家必然会在标准出台后的新一轮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当然,也有乐观的声音认为,随着国标的落地和实施,国内电子烟或将迎来二次腾飞,届时在行业标准、监管明晰的情况下,上游厂商与下游渠道商均将“有法可依”,行业进而迎来良性、可持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