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笔者本身是研究行业和上市企业(没错!就是俗称的不务正业的股票)已经很久,是戒烟中偶然发现电子烟,实际上数年前也试过电子烟,但由于那时的尼古丁的传输效率还没有更好的方案导致无效,使用完HNB的IQOS和“功夫”还有新一代的雾化电子烟的效果令我喜出望外,暗自意识到未来的前景。也做了许许多多正面的、侧面的研究和考察,加了许许多多的电子烟群,去了不少发布会和大型制造厂和品牌方,甚至深入到了品牌方的团队讨论与经销商代理商内心的煎熬态度。下面将随便梳理一下讲讲:
今天可能会DISS一些品牌,但,也是善意。本质上也是希望你越走越好。这个行业的渗透,需要每个人的不懈努力,但并不希望做的是无用功。
现在电子烟行业人都流传着的信仰标签为:中国3.5亿烟民、禁烟目标、大健康方向、新规监管、中烟、烟草局、海外市场、香港禁令、台湾禁令、英国开放、新西兰开放、美国管制、大发展方向、溢处、危害、品牌方向性。看完是否觉得挺矛盾?对的,现在电子烟是一种处于特殊产品,也处于特殊阶段。一方面是空前市场,另一方面是新规监管,还有和市场大众认知和矛盾点。简单的说就是利益与利益直接的冲突,最重要的是你愿意正常逻辑的赌还是无脑博。俗话说的好:冤有头债有主,死也死得明白。
电 子 烟 健 康 方 面(这是前提)
在研究电子烟的公共健康专家的抨击下,在新西兰电子烟联盟(NZVA)的呼吁下,新西兰政府开始重视这个问题,通过对电子烟展开公众问询和公开辩论,终于转变了对电子烟产品的态度,不但全面解禁了电子烟,目前还为电子烟设立相关网站,大力推广电子烟。
各方达成一致的共识声明有:1、出于健康的考虑,最好是不吸传统香烟,也不吸电子烟;3、电子烟不适儿童或未成年人使用;3、电子烟可以帮助一些人替烟和戒烟;4、电子烟并非完全无害,但比传统香烟的危害要小得多(共识是5%或更小);5、电子烟不是为非吸烟者准备的。
315无脑数据报告和卷烟危害就不谈了,那么现在读完以上的东西明白了电子烟的初衷含义和发展的逻辑基础那就继续讲行业内状况和场景:
跟某***g品牌方团队聊过天,一边办公室卷烟的烟雾缭绕(注意是卷烟)和杂乱无章令人内心存疑,然后有些员工还拿着其他品牌的电子烟,我内心其实是一炸。到底是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这样呢?拿着其他品牌的电子烟跟客户谈着自己的电子烟品牌?那画面,啧。
正当我想夺门而出的时候,某“总监”过来了邀请我到了办公室,前面交谈甚欢。然后我提了提这个问题,对方解释到:没办法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口味,不能强制也无法强制对吧?说完拿起了手里的大烟。我内心反应是:what?没意识到员工不认可自己品牌的问题么?那凭啥跟客户谈论自己的品牌?如何建立第一次的信赖感。至少在我这,你已经被pass了(跟华为任正非的那种情况其实并不一样,别人是认可实力和学习的态度,也认可他人的优秀)。虽然明面没提及,我也是笑了笑。
然后另外一个“总监”也进来了,在谈论到团队架构、口味、文化的时候,对方并不太介意。团队框架简略的总结就是:上面领导其实很和蔼,因为有别的业务很忙,所以没什么时间管,另外一个CEO呢,要到处走也没怎么管,但我们是平时沟通很顺畅,意见交换很好,大家都是平级的。what???敢情你们干事业是交换意见的?emmm...
谈到口味时,我拿起对方的产品,试了好几次,也可能没电不是很畅顺,外观的确是非常棒,手感也一流,换了个杆子终于试出来了,但也不是很稳定,插入方式让我费解,毕竟市面上已经有很成熟的产品了,这算是“后起之秀”竟然没参考?口味只能算特别,但并不优秀,中规中矩能抽的范畴,使用中的不稳定是无法接受的。我提及目前电子烟的用处和本身定位,品牌方“总监”说:“你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了,实际上电子烟的方向不仅为了替烟,是雾化万物,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的,成为潮品,电子烟范围太广了,我70后的,我们团队实际上也是畅所欲言,大家都可以发表。未来电子烟是会成为零食。电子烟里面的学问很多的,你才刚刚入行冰山一角而已。”我也醉了,消费者可不会理会你的学问大不大。草草结束,赶回去和妈妈吃饭。大体这个品牌走向是如何也能猜个78成,年龄大不代表跟市场近,也不代表判断跟认知更准确,更应该倾听市场和产品为核心的销售,才能称之为营销。
总体下来,对方没有一丝承认不足和改进方向,市场基本认知没有,肯定会导致战略上的失误,团队文化和品牌理念并没有贯穿到所有人,更没有...目标,也不会意识到根本问题出在哪里,总头不行,下面就杂乱无章。我甚至有一丝丝的错觉,我一个人应该可以干掉这里的不少人,我要不要改行了?这只是具代表性的一个事件,其他接触的品牌方实际上也有这种问题,只是没有那么严重。插曲:后来接触到私募同行,恰好他们也去过这家公司,也是跟这两位“总监”聊的天,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会心笑了一笑,估计他们回去干活了?我也不知道。
那我讲讲正常逻辑,算是给70后这位大哥普及一下,电子烟的基本逻辑:电子烟的市场归类为两类:一替烟人群,二卷烟的爆珠类产品人群(已经停批)。雾化万物的概念是灵犀CEO章晋源提出来的。实际上,雾化万物的概念一在技术层非常难,二上层其实并不希望往这方面走,也会出台相关限制,当然这不是主要的。三大众的可接受程度(这是主要的,毕竟未成年需要保护,成年人有自己的判断力)。四为CBD为代表的医药方向。产品定位是首先必须要确立的,正常的产品逻辑延伸不能偏离。意思就是拳头可以出,方向不能偏,打出去的效果造成的预判之外更好的结果当然最好,但没有也没关系,关键是主要人群能打动就行,这个碰碰那个摸摸丢了西瓜又丢了芝麻。
团队的产品敏感性高于一切,必须要有强力的领头人,成熟企业从来没有平级化这一说,只会导致方向性错误。产品是复购基础也是自身裂变基础,营销包含两个概念:一产品,二传播,是一种综合能力。这么说,领导人应该做什么,应该是很清晰的了。
面对那么多的优秀竞品,如果视而不见,即使是风口来临,也走不了多远。上层到中层到基层,必须匹配,不然领头人会很累很累,建议即使止损另请高明。目前的电子烟大战,是资本大战和人才大战。
关于厂商技术层
目前的电子烟技术层在头部企业,大家已经有很深的认知,麦克韦尔当之无愧,在跟很多厂商聊天,他们各自都表明,技术已经很成熟,没有多大难度。实际上,研究来看,难度还是相当大的,里面包含了陶瓷芯,棉芯各有各自的优势。在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密闭、匹配、配合都需要恰到好处和取舍,才能释放最好的口感和体验。如果真的像他们说的如此简单,某些品牌方也不会如此狼狈,这件事应该业内人都懂。
当然,厂商技术层方向当然会越来越多且越成熟,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让自己的品牌有技术层基石,这是异常重要的。不然售后已经揍的你一塌糊涂,别说发展了。而厂商还有很多,需自行考虑和慎重选择,技术层相当重要。
关 于 竞 争 层
中国的电子烟市场的预期可以说是非常大了,都想来分一杯羹,各自也是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像悦刻,福禄,NOS,喜客,小野,iLax,LINX,motto,JUUL,bink...等等的,太多了。但实际上真正发展好的,具有三个特征。一互联网品牌;二资本推动;三市场敏感性。里面所包含的东西我也不详细说了,好累,可以在VIP3800公众号私信交流,我看到便会回复。
看了许许多多的报告和深度调研,实际上,这种格局是年前已经能判断到的了,并且也对市场演化和人群痛点做了一些推演,并且有些已经得到了印证,当然预判的都是好的一方面。
在未来的格局,同质化的只有量产机械技术层,除了刚刚提到的资本大战和人才大战,细分出来重要的领域核心的是口味口感体验,如果还在技术层走弯路,只能说这个市场真的不太适合你,如果说对市场敏感性和资本薄弱,没有特别的打法和资源优势,小品牌也将是为大品牌打工罢了。
风口是风口,但猪是有体积的,就怕蠢蠢欲动的你....连猪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