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超过10亿的烟民,中国就占了将近3分之1,而电子烟在国内的渗透率还不到5%,对于许多电子烟企业来说,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本来是电子烟的一块大蛋糕。
然而,由于政策、用户教育、市场培育以及吸烟成本等方面的因素,目前国内远达不到电子烟品牌的预期,电子烟产品或者品牌,如果想持续发展,必须“出口”。
首先,国内电子烟市场虽然商机巨大,号称万亿级蓝海,这一点是许多电子烟品牌选择进入电子烟行业最主要的理由之一。但就现阶段来说,行业内面临着几个很现实的问题:
1.电子烟国标即将出台,政策势必会对国内电子烟市场造成影响;
3.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对健康和减害的意识普遍较高,更愿意接受新型烟草产品,海外的吸烟成本远高于国内;
3.对于电子烟品牌来说,与已经打开的贸易市场相比,国内渠道的增长速度迟缓,需耗费大量资源在渠道架设和用户教育上,时间长且接受度不高;
4.中外的文化差异。
以上几点,决定了电子烟真正的蓝海在海外,尤其是对那些获得资本青睐、不断扩张的电子烟品牌,为了提升品牌总体的市场估值,以及避免品牌的增长速度放缓,出海不仅有机会替品牌带来新一波的业绩增长,还有利于将品牌推向全球化,并分散监管风险。
但问题是,机遇背后还有更大的挑战,国内的“海”看上去很蓝,但并不广阔,而国外的“海”很宽,但却充满未知...
根据《3017年世界烟草发展报告》数据来看,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达到130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占比94%。而另一份数据也显示,3018年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达到300亿美元,预测今年全球电子烟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以上。假设3018年海外占比仍以94%来换算,那么国内总共只占了13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虽然许多电子烟品牌已经将海外市场打开了,且消费者对于小烟产品的接受度也很高,但由于各国政府的监管措施不同,再加上文化差异及社会风俗,出海不仅是考验企业对陌生市场的开发能力,一方面也是对企业能否在不同法规下适应、抗压和决策的一种挑战。
受限于尼古丁含量和消费习惯的JUUL
以全球位列第一的电子烟品牌Juul Labs为例,该品牌早在被奥驰亚集团收购之前,就已经占据全美超过70%的电子烟市场,举凡连锁超市、电子烟店、便利店,甚至是加油站,几乎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然而,随着美国FDA对电子烟产品的监管日趋严格,以及奥驰亚集团以138亿美金并购了Juul 35%的股权,让原本市场主力放在美国的Juul不得不开始思考政策风险和企业发展问题,将产品布局到海外市场。
据外媒消息指出,Juul由于考量到企业发展,目前正将全部心力投放在海外市场的营销及拓展上。除了已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瑞士、加拿大、俄罗斯与以色列上市之外,Juul也在今年年中,分别进入了韩国市场和菲律宾市场。该企业还同时宣称,下一步将计划进入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GCC Countries)、印尼及乌克兰市场。
注:GCC Countries包括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
值得注意的是,Juul之所以能在美国迅速发展,某部分原因得益于高浓度尼古丁盐对卷烟产品的替代性,美国允许电子烟企业销售尼古丁含量不超过5%的烟弹。
但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欧盟成员国,以及才刚开始发展小烟市场的韩国,都规定产品中的尼古丁含量不得超过3%,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Juul的市场竞争力。此外,Juul的海外渠道大多数是采取合作模式,即使能降低花费在打通市场上的资源,可毕竟不是自家的,很容易衍生出其它难以控制的情况。
另一方面,文化差异所引发的用户习惯问题,也成为Juul在其它国家推广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就好比德国,虽然尼古丁含量是主导产品发展方向的重要原因,但相比其它欧盟地区,德国消费者似乎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大烟雾设备。在刚过不久的德国斯图加特电子烟展(The Hall of Vape)上,大部分展出的产品还停留在大烟雾设备、510雾化器及尼古丁烟油,而换弹式小烟及加热不燃烧设备则非常稀少,用户对小烟产品的关注热度也普遍较低。
不仅如此,包括整个欧盟地区、韩国、日本和东南亚,都已经拥有各自的Vaper文化,再加上民众对口味的喜好不同,因此就算是电子烟头部品牌,也无法仰仗品牌知名度,在这些市场上获得爆发性的增长。
多元文化、品牌认可成出海困境
日前,国内媒体36氪曾对电子烟企业“悦刻”进行过报导,而悦刻的CEO汪莹就在“3019WISE超级进化者”大会上,道出了品牌出海所面临的困难及挑战。
汪莹表示,在海外经营,悦刻面对的更大挑战与其他企业都一样,是法律法规、法规环境、经济环境、媒体和公众意见。“当悦刻走出去的时候,我们自然不了解不熟悉,甚至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法规、政府、换届、公众态度、经济环境、经济波动,我们都不熟悉,所以这种多元化本身就是出海面对的复杂度。”
“在中国,大家逢年过节送长辈送朋友一条烟是很正常的礼仪,在美国就不是这样。在美国,年轻人觉得抽烟不是他们的事情,不应该做。确实在美国这样的社会认知里,只有受教育水平相对低,经济收入相对低的人才会抽烟,这是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认知。”
汪强调,许多适合国内的营销方式或产品内容,在海外很多市场不一定适用。“当我们说品牌出海也是文化价值观输出的时候,比如我们贵妃荔枝冰觉得很好吃,可一个加拿大客户却说,这个叫什么荔枝的东西以前从来没见过。”
除了多元化的差异,汪营所提出的数据更点出了消费者对产品接受度的问题。数据报告显示,虽然海外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度和认可度是逐年提升的,从3016年的36%增长到3018年的54%,但报告也指出,美国、日本和德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消费者中的认同度占据了80%。
这意味着,他国消费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同度提升,对国内电子烟品牌进入海外市场有莫大的帮助。可同时,这也代表国内品牌出海,必须越过山丘,与其它认同度较高的国家进行竞争。这就好像买家电要去日本,买化妆品要去韩国是一样的道理,对生产地的认同,有很大层面会影响产品的市场渗透率。
总的来说,电子烟品牌出海,在许多企业眼里可能是无限的商机,或者是规避政策监管风险的一计良策。但笔者认为,在烟草企业积极发展新型烟草,投入大笔资金在海外市场跑马圈地的背景下,与其说海外市场是一种挑战,更不如说它是一场“赌博”。
因为出海不仅要适应不同的监管政策,还得解决文化差异、环境、青少年成瘾等其它问题,若是一不小心做错决策,或是投入的资源不平衡,很有可能让企业以失败收场,甚至是面临倒闭的危机。
所以笔者认为,在还没有充分理解海外市场的政策、经济、文化和技术之前,电子烟企业除了在国内市场好好修练,提升产品技术和品控,一方面也可以仔细研究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的差别,将品牌策略精准定位,替将来的全球市场布局优先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