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加热不燃烧  电子烟  IQOS  JUUL  VAPE  LIL  Aspire  ZERO  Vaporesso  KOKEN 

“中国烟草税利=N个企业利润总和”的论调 到底靠谱吗?

[加入收藏]               日期:2019-04-18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魏洪伟    浏览:51    评论:0    
核心提示:据新京报(北京)消息,全国从事烟草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劳动人口超过2000万。2000万人辛苦一年,参与创造了可观的税利,从这一点来看,更应该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每一分税利都是实实在在的劳动创造所得,国家财政亦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高额税利贡献正是烟草行业价值所在。

段时间,随着中烟国际向香港证券交易所递交了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材料,在网络上又开始出现一些关于烟草利润的新闻,标题看起来极其夺目,甚至让人觉得骇人听闻,如:“中国烟草利润完爆四大行+腾讯+阿里”、“绝对老大:利润等于四大行+两桶油+BAT”、“烟草总公司有多赚钱?一家挑战四大行加两桶油”等等……


笔者留意了一下,近5年来,将烟草行业税利与各类企业利润相比,最后得出中国烟草等于“N”个企业利润总和的结论,这种论调的文章总会在特定时间点上集中涌现,可谓数不胜数。这一现象的出现,不知是刻意为之还是纯属偶然。笔者通过一些从公开渠道获取的信息,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


产业结构不同 无可比性


从产业的结构来说,这样的比较缺乏全局观,没有可比性。中国烟草总公司虽是一家公司,但经营业务集合了整个烟草行业的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上游有各烟机公司、香精香料公司、复烤公司、再造烟叶公司等;中游有各工业公司等;下游有各省级商业公司、地市级商业公司、其他独立法人公司等)。这样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体量较区域性公司、一般商业公司,一般跨国企业更庞大。所以,就产业链的分布结构来说,中国烟草总公司与产业链单一的普通企业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比较缺乏全局观,不具有可比性。


企业规模不同 不够客观


从企业规模来说,这样的比较不符合对等性原则,不够客观。烟草行业属于重资产、劳动密集型实体经济产业。如果用全国所有的银行业或者石油化工业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进行比较,烟草行业税利数据就不会显得那么庞大了。据财新数据调查,3018年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超过350万亿元;另据新华社报道,3018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3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3.4万亿元。可见从行业整体角度来看,体量达到万亿级别的并不鲜见,只是烟草行业的归属相对集中而已。


指标维度不同 没有意义


从指标含义上来说,这样的比较不在同一维度,没有意义。行业税利是“税金”+“利润”的总称,且以税居多,上缴给国家财政,是对财政的贡献,上市公司的利润属于投资收益,是要分给股东的。所以每年烟草行业对外公布的税利与其他上市公司单纯的利润含义上有本质的区别。“税利”与“利润”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在一个维度,进行比较没有意义。


缴税标准不同 忽略事实


从税收政策上来说,这样的比较不在同一水平,忽略了客观事实。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国家对烟草行业实行的都是高税收政策,在税负上,烟草税与其他行业的相对低税相比,可谓天壤悬隔。如果比较营业收入,同是特殊行业,两桶油的营业收入都不在烟草行业之下。所以,涉及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但凡将规模扩展到服务数以亿计人口的水平,营收都可能是不低于烟草行业的天文数字,听起来都会让人大吃一惊,多了解一些情况后,便知虽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据新京报(北京)消息,全国从事烟草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劳动人口超过3000万。3000万人辛苦一年,参与创造了可观的税利,从这一点来看,更应该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每一分税利都是实实在在的劳动创造所得,国家财政亦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高额税利贡献正是烟草行业价值所在。

扫一扫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来源:烟草在线)
打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平台声明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