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刻干咖啡,能否触动用户G点_分析观点_新闻资讯_蒸汽联|电子烟行业之家
分析观点
悦刻干咖啡,能否触动用户G点
2022-07-29  浏览:680    雾化派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各行企业主业均受到多重因素冲击,成长失速。

电子烟行业更不例外,今年上半年政策频频,让行业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小。

为了缓解主业成长失速对公司发展的负面冲击,为了尽可能增加利润和抗风险能力,在稳住生财执照的同时,引入新品类、扩充产品线,成为主流电子烟品牌的共同选择。

悦刻公布拿到配额的数据来看,悦刻本次获批可生产1505万根烟杆、3.287亿颗烟弹和610万根一次性电子烟

悦刻本次获批可生产1505万根烟杆

相比之下,雾芯科技在今年4 月份提交的最新年度报告显示,其去年就售出了约1950 万台主机设备和5.05亿颗烟弹。

不难发现,与去年的销售额相比,获得配额的烟杆销量将减少 23%,烟弹销量则减少35%,按照目前新规严管的环境下,雾化派预测其销售额可能下滑超 30%。正因如此,雾芯科技在获得烟草生产许可证消息后,股价在几个交易日连跌。

电子烟行业存量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留存品牌如何获取新增量是当前面临的困境。

部分电子烟品牌则通过出海实现第二曲线,第一梯队品牌在出海的同时,则把业务线转向了新消费。

“上瘾”经济

不论是烟、酒、茶、槟榔,还是咖啡,都属于“大品类+高频”的赛道。

其中咖啡、茶饮等赛道进入门槛低,模式易复制,规模扩张简单,周转期较短,因此风险相对小,这使得它们成为了企业探索新业务最常见的物种。

悦刻咖啡

行业内第一梯队不约而同押注新消费这一赛道

能上瘾的东西就是财富密码,和尼古丁一样,咖啡因、槟榔碱,都具备一定的成瘾性,“满足”消费者的日常“提神醒脑”功能。

但对于对于资本而言,“上瘾”却是实打实的好生意。

资本“宠儿”

瑞幸之后,咖啡终于从“神坛”掉落,彻底由“赶时髦的饮品”转变为“日常饮品”。

消费潜力大、频次高、增长快,让咖啡赛道成为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天眼查数据显示,仅2021年一年,咖啡行业融资事件达近30起,整体融资额超过170亿元,融资金额创新高。

直到今日,咖啡市场仍旧延续去年井喷式增长态势,一路狂飙。

即便在瑞幸和星巴克两大巨头斗得不可开交时,仍有一众“玩家”争相入局。

除了Blue Bottle引发关注之外,Manner Coffee200家新店即将齐开,Seesaw Coffee再获亿元融资完成A++轮,澳洲第一大咖啡品牌由“代理人”老字号狗不理操刀重出江湖,老国企中国邮政跨界新开邮局咖啡,“咖啡版蜜雪冰城”幸运咖门店门店突破500家,瑞幸门店数再次反超星巴克并传出了重新上市的消息……还有最新的同仁堂、万达、李宁等“跨界选手”....

咖啡行业融资

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则显示,随着咖啡逐渐在中国消费者生活中普及,中国咖啡市场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3817亿元,预计行业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

不论是市场平均增速,还是人均消费量的增长空间,各项指标都证明中国咖啡市场有着无比强劲的上升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和电子烟具备高复购、消费群体广泛、外观新颖、具有社交属性外,即使增长如此迅猛,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事实上还处在早期阶段,与西方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和电子烟的发展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跨界者悦刻的底气

事实上,悦刻的入局只是咖啡行业跨界盛景的小小缩影。

不少传统老字号已经一改旧貌,以黑马之姿杀人年轻人的视野。

相较于其他企业的跨界,悦刻的“咖啡”渊源就更深了。与其说悦刻是“心血来潮”,倒不如说是“卷土重来”。

悦刻咖啡

早期的悦刻和瑞幸,在撬动年轻用户的营销层面有极高的相似之处。从悦刻的发展来看,悦刻的目标是用户、是速度。和瑞幸咖啡一样用资本杠杆撬动用户数,再获得资本杠杆,再进一步撬动用户数。这是头部大佬模式飞轮,从而实现从流量型增长到品牌型增长蜕变。

相较于电子烟零售单一化,咖啡市场可全渠道布局,打通单一渠道的零售边界,以线下门店为基础,叠加线上多元化渠道,能较好的获得销售增长和消费者积累。

精通这一套玩法的悦刻,想必能给大众带来更大的期望。

经过3年多的积累,悦刻组建了庞大的线下经销网络。最新年报指出,雾芯科技有200多家线下分销商。在电子烟零售业态蓝皮书报告显示,悦刻共有27629家电子烟品牌专卖店,约占市场专卖店总数的58.2%。作为对比,目前国内最多的便利店品牌中石化易捷全国约27800家。由此推论,悦刻用3年时间已经建立了中国最大的“连锁店”,俘获大批店主的芳心。

积累的渠道资源、客户资源、人力,及账上超百亿的资金,悦刻全资品牌醒刻on在新消费赛的蓬勃发展中,必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所值得关注的亮点。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咖啡赛道,巨头品牌加速布局,新兴品牌争夺抢食,市场也开始进入了3.0的混战模式。

巨头的纷纷入场,最终也让整个咖啡市场从原本的蓝海市场,成了一个泡沫横生,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显然,“内卷”将成为中国咖啡市场一个逃不开的魔咒。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