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消息,7月3日,中山大学药学院与雾芯科技(RELX悦刻)在SCI期刊《生态毒理学和环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发表论文,论文结论显示,在急性暴露24小时情况下,电子烟烟雾凝集物对人肺上皮细胞株(BEAS-2B)的影响远小于卷烟烟雾凝集物,从细胞水平验证了电子烟的相对减害潜力。
关于该研究,加州大学化学博士、喜雾首席科学家邢晨悦于近期收到了来自业内及媒体关于分析该研究论文的需求,现回复如下:
Q:这个研究结果对于证明电子烟的安全性是否有推动意义?如果有,意义大吗?
邢晨悦团队:首先,细胞毒性实验一般是研究某种实验物质的潜在毒性的第一步实验,是研究该物质直接作用在细胞上时对细胞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即时/短期变化,虽然它不能直接等同于该物质应用于人体内的长期毒性结果,但是它是传统毒性研究中非常有效和有指导意义的实验。
因此,悦刻这个研究结果对证明电子烟的安全性是有推动意义的。这个研究通过把肺上皮细胞暴露于含相同尼古丁浓度的香烟烟气溶液及电子烟气溶胶烟凝液的溶液,通过比较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细胞凋亡, RNA转录等现象,得出了香烟烟气比电子烟气溶胶烟凝液对细胞生命活动影响更大的结论。但同时这个结论也是在大部分科研人员及从业者的预期之中的,因为烟草中的主要危害成分是焦油(这篇论文中提到的香烟中焦油和尼古丁的质量比是10:1),而现有研究表明电子烟气溶胶烟凝液的主要成分为相对安全的烟油中的溶剂(丙二醇和甘油)。电子烟最初的研发理念就是减去烟民抽烟时受到的焦油危害,而这个研究从实验室数据上提供了证据。
Q:人们抽电子烟时接触的是电子烟气溶胶,但在实验中却使用的电子烟烟凝液,这是否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邢晨悦团队:具体到这篇论文的实验角度,我们不能给出明确的答复。我们已知的是电子烟气溶胶同时包含了气相和颗粒相(也就是烟凝液),而几乎所有在电子烟雾化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都会以不同的比例分布在这两相之中。也就是说人们抽电子烟时不仅会吸入能被玻纤滤片吸附的颗粒相,也会吸入分布在气相的化合物。
电子烟气溶胶在进入口腔并顺着呼吸道往下进入肺部的时候经过降温、吸水等过程,气溶胶中不同的化合物因其本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在气溶胶中的分布会以不同的比例吸附于呼吸道各部位(口腔、喉部、气管、支气管等等),因此,虽然这篇论文中的实验使用双层滤片采样作为实验样品,但并不能收集到完整的气相组分,不能完全反映气溶胶最终到达肺部的组成(因为不同的成分吸附于呼吸道各部位的比例可能稍有不同),若将气相中的质量也一并收集分析,不一定会改变实验结果,但会让逻辑更加完善。
滤片采样收集的烟凝液基本代表了气溶胶到达肺部的情况,而实验本身也是作为人体使用情况的一种研究模型,因此使用烟凝液作为实验样品基本是合理的。
邢晨悦团队:首先,需要再次明确的是,电子烟是作为传统香烟的减害替代品而研发的,因此很多科研文献都采用了香烟作为参照物进行实验数据对比,悦刻这篇论文也是如此。但同时,电子烟作为一种新兴产品,学界和业界对其长期使用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研究和数据相比几十年来对香烟的研究来说还很有限。然而即便如此,就目前已发表的数据来看,香烟中已知的有毒有害物质在正规电子烟烟气中含量减少了95%以上。
那么电子烟的“安全风险”从何而来呢?电子烟的烟油成分并不复杂,主要是由丙二醇,甘油,尼古丁(盐)和一些带调味化合物组成的。也正因为电子烟相对简单的成分,才大大减少了香烟中原有的有毒有害物质。电子烟烟气中可能存在的某些引起较多关注和警惕的有害副产物(如丁二酮、甲醛),在许多研究电子烟风险的文献中都显示其主要来源是不合规的调味化合物,如前面提到的丁二酮就是非常常见的人造黄油香精的原料,长期大量吸入会造成“爆米花肺”的不可逆伤害。而甲醛这种致癌物质,则可能因为丙二醇或者甘油受高温分解而产生。
我们当然希望电子烟烟气中不存在任何这样的有害物质。拿这两种物质举例,丁二酮已经被禁止在吸入类产品中作为香精添加剂使用,因此正规电子烟品牌是不会添加丁二酮的;而已有的实验数据显示,甲醛的产生与烟油加热温度密切相关,因此正规电子烟品牌都加入了不同的温控技术来保证雾化芯不会过热,从而最大程度地阻止烟油气溶胶化过程中的热裂解及甲醛的产生。除此之外,原材料的质检也对烟气中是否存在重金属有严格的控制。
随着电子烟行业的发展以及对电子烟研究的更多开展,相应的新技术也会更多地加入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质检上,以保证对消费者负责。比如在尼古丁的风险方面,喜雾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尼古丁配方,以求用更低浓度的尼古丁达到解瘾的效果。同时整体而言若尼古丁配方的解瘾性越好,烟民的抽吸次数也会相应降低,整体吸入的气溶胶量也会降低,这是会显著降低健康风险的。
顺便一提,随着电子烟产业的成熟和监管机构对电子烟产品的深入了解,监管机构对产品的要求和标准也在变化,比如FDA最初的PMTA指导意见中所要求的电子烟潜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范围是基于传统香烟烟气中已知的有毒有害物质划定的,而不久前,他们主动从中删去了氨和苯并芘,也是因为通过积累的数据,FDA认为电子烟中存在这两种有害物质的可能性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