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只说真话的格物消费。 关于蓝沛异物事件,想必大家都已经有所耳闻。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大致就是有人发现一枚由蓝沛出品的YK1烟弹中,有一块黑色异物漂浮在烟油之中。随着用户晃动烟弹,这一块异物还会随之游动。昨天晚间,蓝沛官方也发布了声明,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们就从这份声明(现已删除)入手,聊聊这一事件到底是谁的锅。
首先,也是被最多人关注的问题,异物到底是什么?
在蓝沛的声明中提到异物是“100%食品级材质的密封硅胶圈,用于油杯密封存储”: 这个解释是否能够被接受?我觉得需要结合蓝沛给出的脱落原因来看:“在雾化芯插拔过程中,由于存在公差问题,硅胶圈被削落留存在油杯内。” 综合起来看,我认为蓝沛给出的解释是相对可信的。这和蓝沛YK1的结构有关系,其采用了所谓的“推阀开路密封技术”。简单来说,烟弹正式投入使用前,都需要将雾化芯“捅”进密封好的油杯之中,那么这个“捅”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比如,捅进去之前,雾化芯的密封硅胶圈其实是干燥洁净的状态,但为了避免漏油,硅胶圈在不受压力的状态下尺寸肯定是略大于雾化仓和气道的接口处的。那么这就带来了一个隐患,比如插拔的力度、角度、速度,雾化芯的公差,都有可能导致硅胶圈被削掉。
蓝沛一芯三弹的设计,意味着至少雾化芯插入第一颗烟弹前,外表是非常干燥的,所以这一造成异物的可能性应该在设计之初被考虑到。
而这种事,从大烟雾时代走过来的朋友,想必深有体会。 我们经常会因为雾化器的密封圈过于紧致,遇上滴嘴插不进去拔不下来,雾化仓拧不下来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有经验的朋友都会提前在密封圈上稍涂一点烟油润滑一下。 比如,DIY圈子中人气极高的口吸雾化器闪光,就是出了名的底座胶圈紧,用着用着就能把胶圈弄断,或者掉下来胶圈的碎屑,已经是圈内玩家众所周知的事。
所以说,活动结构+硅胶圈=出现碎屑,这个等式在某些条件下的确是成立的。
依然是以我上面举例的 DIY 雾化器们作为案例,玩家遇到断胶圈、掉碎屑这种事情一般是怎么解决的呢?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成本低:按照尺寸规格再买一堆胶圈,断了就换,反正便宜。 第二种更极致:直接买品控更好的正版雾化器。因为胶圈这类问题,往往和精工雾化器品控相对较差,公差控制不够好有关。不差钱的直接花个十倍的价格买个工艺更好的正版就好。
所以这一事件的发生,总得有人来背锅吧?背锅的应该是谁呢?
在此前,蓝沛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透露过:“核心技术及工程团队已经深耕电子雾化产业近10年”、“设计的‘Push-fit推阀开路密封技术 ’方案,让比亚迪认可了我们的理念”“蓝沛负责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市场研发,比亚迪则确保生产供应的安全与稳定。”
如果蓝沛对外的说辞符合实际情况的话,比亚迪的确需要为此次事件背锅。
聊完关于此次造成蓝沛异物事件的原因,我们不妨看看蓝沛的应对。出事之后,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到了蓝沛的相关负责人,他如此向我们表示: 官方态度只是一方面,我们随后联系到了经销商,希望得知蓝沛是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他向我们表示:蓝沛在当晚 8:11 已经开始在大区群里面开始针对这一问题开始处理:收到的烟弹按照十分之一的比例拆货检查,拆开的货按原盒装发回蓝沛仓库: 我们也针对当时抽到这一颗有异物的烟弹的用户的情况向蓝沛进行了询问,蓝沛官方表示:对方表示理解,发售后都不要,觉得没有问题可以抽: 但我们仍然认为,蓝沛作为一个新品牌,在处理这一类事件上还是缺乏经验从上面和我们的沟通截图不难看出,蓝沛应该是在事件爆出来的前一天,就已经知道了这一问题,但是:
1,蓝沛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开始着手要求经销商以十分之一的比例拆货检查,至于此前是否有其他处理方案我们暂且不清楚;
2,蓝沛并没有第一时间官方声明,而是在事情爆发后,才匆忙准备,甚至 7 月 3 日晚上九点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的第一版声明已经删除(我们推测是因为不够严谨导致) 所以,到底是谁的锅?我们认为,负责品牌运营的蓝沛与产品制造的比亚迪,都有一定责任。 挨打要立正,这是不是质量问题,的确是。但是要借着这一事件,就开始绑上价值观问题,说什么诸如“比亚迪做通配是没有敬畏之心”那就纯属借题发挥了。
明明是品控问题,却偷换概念,变成了通配有原罪的问题,这就已经不是就事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