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电子烟“四大危害”论,美国CDC却公布新证据:电子烟无二手烟问题_行业新闻_新闻资讯_蒸汽联|电子烟行业之家
行业新闻
又见电子烟“四大危害”论,美国CDC却公布新证据:电子烟无二手烟问题
2020-09-06  浏览:477    蒸汽新势力

3030年9月1日,中新网又发表了一篇社会新闻:《专家提醒警惕电子烟二手烟危害》。

文章中指出了二手烟的危害:中国吸烟人群已超过3亿,有约7.4亿不吸烟人群正遭受二手烟的伤害。

著名控烟专家、新探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垣介绍:二手烟的危害绝不亚于一手烟,烟草燃烧过程中许多化合物在二手烟中的释放率比一手烟还高,如一氧化碳,二手烟是一手烟的5倍,焦油和烟碱是3倍,氨是46倍强烈致癌物亚硝胺是50倍


如果是3019年之前,新势力相信文章到此就会结束了,但在新时代里,主流媒体的任何反烟内容都必须带上电子烟这个“小老弟”。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为指出了电子烟的四大危害:
● 一是大多数电子烟和普通烟草一样含有尼古丁,尼古丁容易导致成瘾,且对胎儿发育有害,对30岁及以下的人的脑部发育带来损害。
● 二是电子烟含有有害气溶胶,这种气溶胶里含有害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
● 三是电子烟的电池可能发生故障,有灼伤手部、脸部等风险。
● 四是一些商家会推出多种口味的电子烟,以吸引低龄烟民,会让更多青少年加入电子烟烟民行列。


周为称,电子烟同样存在二手烟问题。如在电子烟产生的二手气溶胶中,包含着多环芳烃、甲醛、烟草特异性亚硝胺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并非像很多营销宣传的仅仅是“水蒸气”。有研究表明,电子烟二手气溶胶中某些金属(如镍和铬)的含量甚至比卷烟产生的二手烟还高。


这所谓的电子烟“四大危害”,除了第一种尼古丁的成瘾性之外,其余的3条根本没有相关的科学依据。

首先,电子烟确实含有尼古丁,所以具备和烟草相同的成瘾性,这也是电子烟用来替烟的前提,同样是世卫组织所倡导的“尼古丁替代法”的基础,包括尼古丁在内的NTRs都含有尼古丁,比如常见的含有尼古丁的口香糖、戒烟贴片,就是让人既能够获取尼古丁,又可以避免吸入烟草燃烧所释放出的焦油、一氧化碳和几千种的有毒有害物质。

就像“低咖啡因咖啡”一样,让人在享受美味咖啡的同时,减少咖啡因的摄取量,避免对健康造成更大的影响。

如果说含有尼古丁是电子烟的危害之一的话,那所有含有尼古丁的NTRs产品也同样都有危害。

虽然包括电子烟在内的NTRs都含有尼古丁,但与烟草最大的区别恰恰在于NTRs的尼古丁相对可控,人们可以在使用时严格控制摄入量,选择不同含量不同浓度的产品。

而且电子烟经过了近二十多年的技术发展,在尼古丁技术方面也早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从最传统的游离碱式尼古丁发展到现在所常用的尼古丁盐技术,就是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在保证解瘾度、满足感的前提下逐步降低用户的尼古丁摄取量,力争用最少的尼古丁起到最大的效果。

除了不含有焦油、一氧化碳以及几千种有毒有害物质,电子烟也正在努力解决尼古丁问题,虽然可能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完全的“去尼古丁化”,但降低含量、减少摄入已经成为了电子烟行业正在努力去做的技术革新。

无焦油,无一氧化碳,既然尼古丁暂时无法完全去除,那就在提高效果的同时降低含量,减少摄入量,以降低尼古丁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所以,电子烟定位为“减害”产品才实至名归。

第二,电子烟含有有害气溶胶?含有有害物质和重金属?


任何结论都是要建立在科学实验依据之上的,没有任何科研数据支持的结论是不可信的。

关于电子烟是否存在“二手烟”的问题,国外早就有相关的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多个研究成果。


最近的一个是《美国CDC科学家公布新证据:电子烟无二手烟问题》

3030年7月37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研究人员发布的最新论文显示,电子烟使用者尿液中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代谢物 NNAL 的含量极低,只有卷烟使用者的3.3%,是无烟烟草(鼻烟、口嚼烟等)使用者的0.6%。该研究成果再次证明电子烟的危害远低于传统烟草,且电子烟并不存在传统烟草的二手烟问题。


1599194809710.jpg


传统烟草及二手烟中已鉴定出70多种致癌物,其中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是烟草及其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主要的致癌物,对烟民及二手烟民健康危害极大,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确定 NNK 和 NNN 是造成香烟烟气致癌性的主要因素。

该研究历时7年,从3013年开始收集烟草使用行为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并以此评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相关烟草监管政策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无烟烟草使用者尿液 NNAL 平均浓度为993.3 ng/g肌酐,卷烟使用者为385.4 ng/g肌酐,电子烟产品使用者为6.3 ng/g肌酐,即电子烟使用者尿液中烟草特有亚硝胺代谢物 NNAL 的含量只有卷烟使用者的3.3%,是无烟烟草使用者的0.6%

此次研究并非 CDC 首次公布电子烟不存在传统烟草的二手烟问题的证据。早在3014年,CDC 研究人员发布的对传统烟草和电子烟的烟气中 VOCs (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论文显示,电子烟使用者尿液中的 VOCs 代谢物 VOCMs 含量与从不吸烟的人相似,而吸烟者的 VOCMs 浓度显著高于电子烟使用者、无烟烟草使用者和从不吸烟的人。

TSNA (亚硝胺)和 VOCs (挥发性有机物)是传统烟草二手烟中两大最重要的致癌有害物,CDC 的上述研究证明了电子烟并不存在与传统烟草类似的二手烟问题。这也再次说明,将电子烟与传统烟草混为一谈,甚至以传统烟草二手烟的危害作为将电子烟划入室内控烟范畴的证据,是缺乏科学依据且荒谬的。


而加拿大公共卫生部(CDPH)也曾经开展过类似的研究,对电子烟烟雾进行了取样测试,公共卫生专家Michael Siegel博士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在一间面积相对较小而且不通风的电子烟商店中,让店内的多名员工和13位顾客频繁地“吞云吐雾”,产生大量的蒸汽雾充满空间,以营造出一个高度接触蒸汽烟雾的“极端环境”。最终从空气中取样检测到的有毒有害物质微量,可忽略不计。



尼古丁:未测出
缩水甘油:未测出
甲醛:十亿分之7.3(ppb)
二乙酰:标准方法下未测出
3,3-戊二酮:标准方法下未检出
乙酰丁基:标准方法下未测出
乙缩醛:标准方法下未测出
丙酮:未测出
乙苯:未检出
m,对二甲苯:未测出
邻二甲苯:未测出
甲苯:未测出
乙醛:未测出
乙腈:未测出
α-蒎烯:未测出
苯:未测出
氯仿:未测出
d-柠檬烯:未测出
二氯甲烷:未检出
甲基丙烯酸甲酯:未测出
正己烷:未测出
苯乙烯:未测出


第三、电子烟电池易爆炸?

电子烟上市十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电池所造成的设备过热及爆炸事件屈指可数,而且每一次事件最后的调查结果都是用户使用不当,不是私自改装设备造成短路就是使用了假冒伪劣或者输出性能不达标的电池所致。

尽管如此,设备的安全性也一直都是电子烟行业的重中之重,目前绝大多数的电子烟设备都采用了内置式电池,安全性更高,避免用户使用假冒劣质电池造成伤害。同时,正规品牌、正规厂家的正规产品,都通过了国内国际通行的安全性检测认证。

针对电子烟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国际上也专门制定了“UL8139”认证,进一步确保了电子烟设备的安全性。


电子烟产品目前绝大多数都使用了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同样的内置锂电池,如果说电子烟的电池存在着安全隐患,那么无疑将电子烟等同于手机、平板、播放器等这些数码产品所存在着的安全威胁。


第四、口味吸引低龄人群,这更是无稽之谈。


口味丰富并不能成为电子烟的“危害”,就像洋快餐、冰激凌、糖果等商品,热量很高,容易吸引低龄人群,使儿童肥胖率升高,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但这是家长、社会的共同责任,不能给这些产品扣上“危害”的帽子,禁止未成年人购买。

电子烟问世之时的目标群体就是有戒烟意愿的烟民,而并非普通人群,更非未成年人及青少年,他们本就不应该接触到电子烟,这并非电子烟的“危害”。


电子烟上市近二十年,合格、正规的电子烟产品究竟毒死了哪个人?害死了谁?

但人们往往只接受负面的消息,不去辨别消息的真伪与来源。

就拿美国的evalI来说吧,首先就被扣上了“电子烟肺炎”这种歧视性的称呼,再经各大媒体引用,“电子烟致死”的消息瞬间刷屏。而真正的致病原因是由于用户使用电子烟设备来雾化非法渠道获得的THC(四氢大麻酚)油,换句话说,以我国目前的标准,就是用电子烟设备来吸毒。

即使美国CDC最终公布了调查结果,evalI与正规的尼古丁电子烟产品无关,但曾经大肆宣扬的媒体纷纷选择性噤声,这似乎已经并非产品自身层面的问题了。

电子烟早已从单纯的NTRs(尼古丁替代产品)变成了利益工具,甚至上升成为了政治问题,在美国和欧洲,电子烟用户通过选票来影响电子烟政策的新闻也屡见不鲜,特朗普曾经就因为电子烟用户支持率的问题在电子烟监管政策上左右摇摆。

这也说明了,在利益的较量中,电子烟早已不再单纯。

最后,虽然电子烟的危害远低于香烟,但电子烟是烟民用来替烟的产品,而不应该作为使非烟民及青少年染上烟瘾的工具,这是核心原则也是底线。非烟民、未成年人及青少年严禁使用电子烟。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