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的初体验】 线圈中置无障碍、直插上丝的做丝台像是一个独特的标杆存在。 它没有电极柱,整个做丝台构造相比常规的雾化器也较为另类, 在BMI NOVA RDA、Reload RTA、Petri RTA上都有着它的身影。 coilart这次新出的DPRO也借鉴了这类中置无障碍上丝设计。 无障碍中置使得两个线圈靠的更近,让一定范围内发热面积更大, 且电阻等原因存在,线圈和线圈之间并不是100%同时发出相同的热能。 在热传递的情况下,发热使得高温向低温传递以达到更高的热利用率, 两个靠近的线圈在一定范围内蒸腾,入口的烟雾表现力会更为的直接。 出于负责的信息追溯 [attach]148847[/attach] 厂商:CoilART 网址:http://www.coilart.net/ 型号:DPRO RDA 外观和包装的直观感受 [attach]148841[/attach] 黑黄色的天地盖包装也算是CoilART的标配了,目前一共有3种仓罩,银、黑以及PEI。 配件齐全,除去常规的胶圈螺丝外,还附带底部注油螺丝,以及一对双芯克线。 不可或缺的尺寸数据 [attach]148843[/attach] PEI的特性 [attach]148843[/attach] PEI(聚醚酰亚胺)最初是作用在吸嘴,现在也运用到了仓罩上, DPRO RDA其中一款仓罩就是PEI,在连抽下的的温度感觉不高。 因为它的导热系数和常规的金属材质相比很低,仅为0.33 W/(m·K), 做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可以把它设想成一个保温瓶,内部热量不易传导。 PEI能在连续抽吸下的温度感受较低,是因为它耐高温、高隔热的特性, 但热量不会平白无故的消失,它会朝着其他金属部件的地方传导温度, 所以底座和机身的温度会相对来说提升明显一些,热量的传导是必然存在的。 直插式上丝平台 [attach]148844[/attach] 直插型的平台底座结构相比双柱、压片在我使用下来还是较为便捷的, 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线脚的预留长度,线圈的高度和进气会带来不同感受, 绕丝棒捅入时和底座边缘正好平行,侧看发热丝也不会超过两侧的进气壁。 仓罩内部空间其实不大,能隐约看见上丝后上部高度仅为3mm左右, 在高度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压缩的,所以在线脚预留的高度上比较讲究, 如果没有经验可以和DRPO附带的发热丝剪成差不多长度,大约长6mm。 [attach]148845[/attach] 两侧凸起的进气壁开孔为斜角度直吹底座,直插型上丝台底部有空余空间, 这个角度是吹在发热丝下部分形成类似底部进气的方式,带着气流往上走。 中置无障碍的特性在开头说了一些,再加上类底部进气的确会浓厚不少, 两个靠近的发热线圈相对面积较大,而且靠的近从中间流出的空气也少。 牺牲必然存在 [attach]148846[/attach] 从外观和总体来看,DPRO RDA的体积和常规的RDA相差无疑, 但实际底座占去了本体大约一半的高度,是因为上丝构造的缘故。 直插上丝,锁丝在底座的侧面,中置无障碍的同时牺牲了一些底部高度, 使得底座起来看高但是油槽很浅,基本一滴管就可以足够浸湿棉花了。 因为结构底座厚了,底座厚了上部压缩了,上部压缩了储油也一样少了, 牺牲无法避免,DPRO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棉花只能塞那么多储油量不高。 不过内部空间的矮小加上中置无障碍的大面积蒸腾以及不大的进气孔, 使得烟雾体验的的浓厚度会更大些,吸阻感相对大进气的RDA也来的紧实。 天花乱坠的文案 [attach]148848[/attach] 我讨厌CoilART的文案,为什么讨厌?因为吹的太天花乱坠了, 7月初 DPRO刚出时公众号的那几篇文章不忍直视,各种吹自己。 各种“独特”“创新”“颠覆”“全新”等字眼,搞的好像是自己创新做的, 中置无障碍做丝台?斜吹进气?PEI全仓?请问哪个能和上述的字眼相对。 现在的东西好不好,玩家会自有评判,创新颠覆?噱头不要搞的太大! DRPO体验下来的确是属于浓郁类型,但并不是完美的,只是构造在这, 借鉴并不丢人,现在的设计本就是拼凑产物,玩家使用下来的体验良好就行。 我这人不太会说话,如果有什么冒犯的地方,请你自己憋着吧。 |
借鉴之路——CoilART DPRO RDA
2020-04-24 浏览:841 蒸汽部落电子烟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