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Spoly@Vape 的 TWYen, 本篇主角依然由北极豚(Arctic Dolphin)的产品所担纲,在口吸的迷你 REXX 与高端的 Orion 350W 后,当然要再来个均衡且中等体形的雾化器–Blaze RDA 才是。 (延伸阅读: 18厘米的杰作–arcticdolphin REXX MTL RDA 耀眼璀璨的猎户座–ArcticDolphin OrionStabwood TCMod)
在 REXX 一文中有提到,北极豚的设计理念之一是能单纯的结构,就不会选择复杂,Blaze 由外而内又再次体现了此一理念。它仅由四个部件组成,外形亦走简约风格,仅有外罩那经过雾面处理的烈焰默默燃烧着。闪亮的全镀金架丝台也依然是它的亮点,其结构类似传统的四孔双极柱,但下方改以斜向的螺丝与水平夹片固定线圈,亦带有简易架丝的特性。
Blaze 在内仓是以 W 形的气流令雾化后的烟气均匀混合,并藉由旋转顶盖与外罩,可使进气有效正对线圈,顶盖设有三对各五孔的进气通道,这让 Blaze 的吸阻调节有更大的可变性。虽然猛一看会感觉 Blaze 是以纯造雾为目的,但实际上其最小吸阻并不太松,与蒸发量匹配的均衡性不错,配合内部气流方向,也让它营造出的调性居于下进气与侧进气间,整体来说略带柔和,又不失直观。
揭开与 REXX 相同的天地盖外盒,内容物有:本体、中英文说明书、螺丝刀、两发克线线圈与螺丝或 O-Ring 等备品;本体可拆解为:810 吸嘴、顶盖、外罩与架丝台底座。
Blaze 的吸嘴在上缘处有明显的斜度,以利冷凝回流,且采用可隔热的 PEI 材质,顶盖仅在两端处做有小小的段差,并无其他装饰,仍走极简风。其上端有加厚,以确保高功率输出与长时击发不易烫嘴,但假若和我一样喜欢将线圈设置得较高,仍可能感受到仓体温度。
顶盖穹顶处做有聚拢,下缘则设有三对各五孔的进气孔,搭配外罩对称的宽型雕空,玩家得以藉由无段旋转外罩或顶盖的方式更自由的决定吸阻,并确定气流通道可正对线圈。 Blaze 唯一符合其名讳,也是唯一带有识别性之处仅在外罩上的烈焰,雾化与亮面的两种烤漆搭配内仓由紫至金的色泽,让 Blaze 更具有内敛的风范。
全镀金的底座其深度约 8mm, 储油空间十分充足,架丝方式采双孔与双夹片的结构,恰好的高低差让线脚不太需要塑形即可放入,且两侧提供的缝隙亦方便剪线钳处理多余的线脚。 惟下方夹片处的螺丝在旋开时,要注意别转得太过而让夹片掉出,否则要让斜面螺丝咬入夹片得花上些许功夫。 虽说外罩与底座并无限位的卡槽,但底座有向外延伸,要安装或取下雾化器时可提供施力点,但不讳言,有时仍得费些力气才能取下。
架设时,我喜欢让下缘的线脚保持直向,仅另一侧的线脚稍微向下弯曲,如此气流会作用于线圈的下半部,并顺着线圈往底部的中央处集中,后汇流而上,此亦是 Arctic Dolphin 所设计的 W 形进气理念。
Blaze 的体形为 34*37mm,在同量级的雾化器中略矮了些,就让我以同属蓝色系的 Orion 搭配吧。 本次以 Ni80 36ga+40ga*3 的编织线分别以单双发进行测试。由于我近期评测的几颗单发雾化器多为口吸式或轻肺吸走向,这让的 Blaze 相形失色了不少,且因外罩开孔较宽,进气量最小仅可到达单边三孔,虽说此时的吸阻颇适合单发线圈,然与 18mm 或 33mm 雾化器相比,略长的烟道和较宽的内仓空间自然无法并论。 双发下的 Blaze 在正常使用时,蒸发量与进气量的均衡性颇佳,哪怕将双侧气孔全开,在一定的造雾能力下,解析仍属直观,但由于内部气流均匀扰动,因此更带了些空间感,装设在 350W 的 Orion 上,能简单的享受到烟气肆虐与蹂躏的爽快感。
文末将 ArcticDolphin Blaze RDA 的特点统整如下: .将吸阻自高到低分 1~11, 则属 3~6 级的范围。 .解析属略柔和偏大烟的均衡风格。 .低调而沉稳的外观。 .结构极其单纯,却有不错的表现。 .双孔与双夹片的架丝台便利了线圈位置或线脚塑形的设定。 .藉由旋转顶盖与外罩,可使进气有效正对线圈。 .厚实的上端与 PEI 吸嘴有一定的隔热性。
亦有部份难以界定的设计: .为维持外表的一致性,因此顶盖较无便于旋转时的施力处,底座虽有向外延伸,但仍有不易取下的可能。 .外观太过沉稳,以致识别度较低。 .若将夹片上的螺丝旋出,要费些功夫才能转回。
以上即为本次带来的 ArcticDolphin Blaze RDA 希望各位能更了解它的特色 |
[TWYen]炽热的烈焰–ArcticDolphin Blaze RDA
2020-04-23 浏览:957 蒸汽部落电子烟论坛